原题《不要相信“道德人”,道德人只是传说》
河北魏县县委书记提出了“德孝治县”的理念,建立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据统计,目前该县已有3名科级干部8名股级干部,由于德孝行为有瑕疵未被重用。(中国新闻网12月28日)
河北魏县规定提拔干部须有父母德孝意见证明,不是一个新现象,类似的做法各地都曾出现过,尽管叫好者不少,但是,质疑者似乎更多。如果简单地认同“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在笔者看来,很可能犯了前提预设错误,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一个孝顺父母的官员就是好官员,而现实中的不少官员尽管是孝子,但同样也是一个贪污犯。
更直接的一个问题是:公众需要的是一个孝子还是一个拥有权力伦理的官员?如果这个问题被故意遮蔽或者忽视,在笔者看来,就是掉进了把官员私德和公德混为一谈的陷阱之中,也根本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导向。并且,这种做法很可能随着“一把手”官员的离去而消失,不能被长久地坚持下去。
早就有人指出,我国现在很多的道德之恶主要不是人的良心变坏,问题出在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私德无限扩张。用私德代替公德来处理公共生活中的伦理关系,正是产生我国的伦理危机和政法腐败的深层思想根源。
提拔干部须有父母德孝意见证明,过于强调公务员的道德,本质上涉及的是对官员的一种人性预设,是把官员当做了道德人。但历史经验和现实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官员当做理性的经济人预设,才能提升官德。因为我们对官员的人格期待,只能对其行为偏好产生影响,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托克维尔在总结美国的民情时就说过,美国的民情之一就是对官员不信任,认为他们最接近权力,因此也更有可能是无赖;如果不用一项权力去监督制约他们,他们有可能把整个国家抱回家。事实上,这样的人性预设是“人是无赖”,一有机会他便会占便宜,一有权力他便可能腐败。这与我们把官员当做道德人是大相径庭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