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于泽:三字经不能全文诵读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09:1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微博 ]

  山东省在中小学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些学校在课程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据《山东商报》昨报道,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出通知,指各地中小学由于甄别不够,让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通知要求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字经》等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精华与糟粕同在,让中小学生囫囵吞枣地消化吸收,肯定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教育部门以行政命令形式禁止中小学推荐全文诵读《三字经》等,却失之生硬,甚至是一种懒汉思维。

  这种思维,显然是把具体经典割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精华,一部分是糟粕,并提倡阅读精华部分、不读糟粕部分,似乎这样一来,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其实每一种经典都是一个整体,往往是一个传统价值体系,也是多种价值的复合体。对其进行非此即彼的分类、甄别,给这一部分安上精华的标签,断言那一部分纯属糟粕,这根本就不现实。就拿《三字经》来说,全文仅仅1100多字,但从人性论说到人生观、价值观,从三皇五帝就到清世祖,包含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信息异常丰富。如果非要只读“精华”,不读“糟粕”,零零碎碎的,《三字经》就不成其为经典了。这种想法,跟以前编辑出版所谓“洁本”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论,而不是选择阅读材料的方法或原则。从哲学上讲,认识的前提是接触、感知和了解,要正确认识传统经典和文化,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省略。只有全文阅读,才知道精华在哪里、糟粕在哪里,然后采取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待传统文化和经典,全文阅读从来不是危险所在,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没有独立思考与辨识的能力。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职责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是只读精华、不读糟粕,而是懂得思考和批判。不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结果就是教育的失败。(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1版)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