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审核,深圳保障房分配终审结果公示。在日前悄然公布的名单中,一些此前被揭示的富人依旧成为保障房合格的申请者。媒体证实,个别申请者的父亲资产几千万元,拥有数辆家庭用车,住着豪宅,但当事人称其父资产与他无关。还有几户被发现总资产接近32万元的上限,也在终审名单之列。面对媒体和民众的质疑,作为主管部门的深圳市住建局表示,前期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凡是媒体和市民提供的线索都会被认真对待,一旦查实绝不放过。
深圳市住建局原本试图低调处理本次申请结果,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审核名单一直被舆论死死盯住。起初拒绝透露申请者的财产收入情况,在人大代表和媒体的强烈抗议下,这才在半程公布一些资产的大概情况。有数量不少的申请者或隐瞒财产实情,或临时转移资产,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据透露,有确凿证据表明约有20户申请者隐瞒了房产、自有用地。对此,深圳对申请中出现的舞弊并无约束措施,放任自流。
住房可以说是当前最重的民生选项。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去年底说,让政府压低房价无可能,但政府可以供应更多的保障房等高福利。保障房确实是高福利,可只有谨守公平这一底线,并且经得起最严格的挑剔,才不会辜负福利房造福于低收入人群的本意。保障房申请不该允许哪怕是一例的违规。这也是为什么深圳本次申请保障房,问题申请户比例不大,但仍激起轩然大波的原因。
充满争议的保障房名单一出,尽管无法确知是否存在大面积的虚报作假或暗箱操作,但考虑到保障住房的特定功能,加之有确凿证据能够证实:深圳保障住房的政策遭遇信任危机,实际运作不能顺应保障房的初衷,而落入权贵勾结的利益攫取中。这不仅是因为保障住房条例本身的漏洞,还因为这一不甚严密的公共政策已然被有势力的人利用,深圳市住建局应该检讨政策的效果。
深圳的保障房申请资格相当宽松,总资产上限是32万元,只考虑申报者个人资产而不理会其家庭财产情况。保障房本来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市值惊人,申请者有强烈的作弊动机。一旦政策无法阻止黑手深入保障房,就会演变成有权有势人等的囊中之物。深圳保障房条例及其实践有着明显的缺陷,这对真正需要保障房的人群非常不公。正因为此,有的落选者很不服气,甚至带着刀到住宅售房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威胁。
在保障房的周围,聚集着各色人等。深圳市住建局的要务就是确实甄别出伪装的人,发现政策真正要寻找的人。只要坚持公心,这样的目的从技术上来说不难实现。如果出现不可逆转的糟糕局面,只能说明政府部门放弃了保障房政策的公平性。有人用权谋获取保障房,而主管部门则由此失掉了其应有的功能。那些真正符合条件的被刷下来,谁能说政府部门在公信力上的损失比这些可怜的人少?
深圳市有关领导曾经感慨,深圳人普遍浮躁,对城市没有归属感。无需更多的案例,深圳新地铁票价方案只选贵的不选贱的,再加上这一市民极其不忿的保障房申领事例,无疑都会影响深圳人对城市的归宿感。埋怨民众对城市的感情不尽如人意是容易的,问题是作为政府部门又应该如何对待民生需求呢?保障房背后的黑洞一日不除,也许深圳人就一日没归属感。
综观深圳保障房申请风波,有关部门与人大代表、媒体之间有过较为激烈的互动。总体而言,住房保障部门并没有完全解答舆论的疑问。即使是因为有条例在先,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改,但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不该被遗忘。在以后的时间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实施细则,查漏补缺,把大众的怨气化为尽快付诸行动的动力。正因为房子太重要,部门和市民在保障房上的分歧才不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