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北非国家突尼斯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名失业青年、街头小贩的死,导致统治国家23年之久的政治强人本·阿里仓皇离位,出走沙特。FACEBOOK上的突尼斯群组和许多国际传媒将之称为“茉莉花革命”,欢呼“民主和人民的胜利”。
冲突爆发的根源,是突尼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让人难以忍受的高通胀。尽管突尼斯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北非小国,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都不错,长期以来经济平稳、社会安定,甚至一度被国际社会视为非洲和阿拉伯圈的发展典范。但与大马格里布其他三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不同,突尼斯资源匮乏,为此政府近年来着重发展制造业,但这种需要低端劳动力的产业,却和本国发达的教育形成脱节,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对工作不满,对前途感到渺茫。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市场狭小的突尼斯制造业受到剧烈冲击,失业率扶摇直上,导致更多社会矛盾。
统治这个国家的,是已经连任23年的本·阿里,他在经济上持开放态度,但在政治、舆论等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导致国内贪腐盛行,军警飞扬跋扈,让社会矛盾更形激化。突尼斯政府对舆论实行严密管制,令互联网成为情绪宣泄的主平台,而较高的生活水平和青年文化程度,又让突尼斯成为非洲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法国电视二台援引突尼斯民间网络机构的统计称,1100万突尼斯人中有200万FACEBOOK用户,如此高的网络普及率,和网络“社会主要情绪宣泄口”的特殊地位相结合,导致事件迅速蔓延成全国乃至国际性大事件,最终迫使本·阿里走人。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正如法国《世界报》援引法国侨民的话称,军警仍然控制着局势,网络、新闻检查有所松动,但依然严格。总理冈努基和议长梅巴扎在一天之内先后宣布自己为代总统,这两人都是“体制内人物”,前者更因一味附和本·阿里而得到“是、是总理”称号,是突尼斯历史上在内阁任职最久的政客,可以说,尽管街头抗争和网络运动风起云涌,但最终“解决问题”的,仍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传统的政变套路。梅巴扎虽然宣布要“让每个突尼斯人参与未来国家政治进程”,并承诺举行大选,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却只给了60天大选准备期。由于本·阿里的高压,反对派四分五裂,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恐难形成合力。
突尼斯历史上向有“长寿总统”传统,首任布尔吉巴在位31年,被总理本·阿里利用民众不满,在5周内赶出国,如今的本·阿里,一如昔日布尔吉巴,在位23年,被自己的总理赶下台,那么如今的冈努基、梅巴扎等,会否变成之后的本·阿里?
事变发生后,美国、法国等大国纷纷对“突尼斯人民的胜利”表示祝贺,然而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突尼斯街头的暴力、劫掠愈演愈烈,许多社区已开始闭门自卫,如果蔓延下去,局面将趋于复杂化;更有观察家指出,事件发生后,真主党、哈马斯等原教旨伊斯兰组织纷纷表示祝贺,这不免让人担心,“人民自决”会不会导致突尼斯、乃至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原教旨化,毕竟这种极端组织靠选票差点上台的事,已经在阿尔及利亚发生过一次,并导致持续至今的暴力冲突和骚乱。
“茉莉花”能芬芳几时,还要看突尼斯朝野各方能否迅速达成共识和妥协,让社会尽快恢复秩序和安定。 (作者系旅加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