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序:胡主席访美带着中国形象的整体包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8日09:49  新闻晨报 [ 微博 ]

  访美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书面回答了《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提问。在答复“你认为未来美元将在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你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时,胡锦涛表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形成的。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因此,美国货币政策会对全球流动性和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又称,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货币,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如果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正在开展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具体举措,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自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09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建立一种合成的储备货币取代美元之后,国际间,尤其美国本土,对中国领导人对美元的看法十分敏感。最近,就有渣打集团主席庄贝思表示,尽管人民币不会取代美元,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很快就会与美元同等重要。而上述答问,是对美元与人民币现实地位的客观表述,并无争锋之意。一则,不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还是作为中国人,将某种事物定义为“历史产物”,都是一种尊重与肯定。二则,把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类试点限定为“应对金融危机”、意在“促进贸易”的“具体”举措,也是精心斟酌的低调措辞。

  中国一方的客观,与近年来美国一方的“主观”,恰成鲜明对比。首先,相当一部分普通美国人开始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某项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领先的经济体,只有3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第一。实际上,按名义价值计算,美国经济规模约是中国的3倍,美国人均GDP约是中国的11倍。但普通美国人显然被本国接近10%的高失业率击垮了信心(中国目前失业率是4%左右)。其次,不少美国政治家和美国媒体也乐见民众对中国心生恐惧。在每次美国国内问题成堆的时候,华盛顿一定要找到一个实力相近的敌国外患,前苏联、日本都扮演过这类角色。现在,轮到中国来担当美国最大的假想敌。

  面对种种误解与妖魔化,中国有必要设计、塑造其全球形象,在继续加强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美国媒体证实,已聘请上海的一家公司制作一部广告片,展示不同行业的中国人,包括杨利伟、姚明等。按计划,该广告片将在胡锦涛访美时在美国播放,接着在欧洲、拉美和中东以及互联网上播放。另外,中国此前还在海外新建了一批“孔子学院”,向世界推广中文教学、宣传中国文化……可见,胡主席不是一个人访美。

  当然,“跟着”主席出访的中国人也有必要根据“中国形象”的整体需要重新包装。比如,这几天有一座9.5米高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用意很好,但听说老夫子还沉甸甸地佩着一柄宝剑,是不是欠考虑了?(作者为中国经济与公共政策独立观察人士,前美国《新闻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