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全:“乐清事件”应成为弥合信任的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9日10:57  人民网

  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原村主任钱云会之死,在舆论的持续关注之下,早已超越了个案层次,成为广受瞩目的公共事件。“工程车逆行之谜”、“死者身体方向之谜”、“路口摄像头失效之谜”、“工程车不刹车之谜”、“肇事司机被带走之谜”……事件的各个细节,全方位接受着媒体和公众勘察。

  时隔一月,央视《新闻调查》以一期详细的节目,吹散层层迷雾,让人或能窥见种种偶然和必然之后的真相。姗姗来迟的真相,也应能促成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政府应该如何更迅速、更有效地回应质疑,如何在众声喧哗中掌握最有权威性、公信力的麦克风?另一方面则是,媒体、舆论和公众,应该如何更科学、更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质疑,如何面对具体事件时保持更客观、更中立的判断?在尘埃庶几落定之时,这样的思考,或许能成为弥合信任的开始。

  对于每一起公共事件,公众都拥有知情、参与、监督与表达的权利。尤其是钱云会事件,有着征地、上访、拘留等涉及当前权力和权利关系的“关键词”,也有着谋杀假设、证据分析等强烈刺激神经的因素,因而拥有着更广泛、更深入的关注度。也正因此,这样的关注之中,肯定会包含更多感情、感性的因素。

  于是,就难免有意气用事、快意恩仇的指责、谩骂,难免有缺乏证据的“推测说”、“阴谋论”,也难免有各种小道消息、流言谣言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应该说,这其中,蕴含着公众对真相的关注、对弱势的支持、对公平的诉求,但是,如果用谩骂代替审思,用猜测代替自省,也可能模糊掉理性的边界,反而不利于真相的澄清与事情的解决。

  在这样情绪中,媒体应有更为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接受采访时,温州公安局新闻发言人说,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拿着一张明显经过处理的照片,以此为事实进行质疑。或许,少数媒体也应该思考,如何提供尽可能接近真相的事实,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歪曲事实。

  对于当地政府,同样可以反思。事发一个月之后,以央视之权威,以“新闻调查”之详尽、可信,才使得公众最终可能逼近真相。而如果节目中所涉及的事实、证据与证人,能在事发后尽早公开,此事或许也就不会如此难以收场了。

  当地政府更应反思的,是为什么自己不被相信。应该说,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公众能够掌握和享有必要的信息,从而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但是,一些地方习惯于把自己当做信息的“垄断源”,想方设法维持一种单一的信息渠道,以保住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在事件的处理中获得所谓“主动”。然而,在信息日渐发达、公众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这样的做法即使不是适得其反,也是不合时宜的。

  一个社会需要有共识,才能前行。信任如果被撕裂,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停滞、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说,乐清事件应该成为一个起点,促成各方的反思和行动,弥合已然出现的信任裂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