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短房:“虎妈”不是中国式教育的代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1日07:59  新京报

  摘要:“虎妈”的那些“铁律”,相当多一部分在很多中国家长看来也是不能接受的。“虎妈”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妈妈”,“虎妈教学模式”也远不能和“中国式教学模式”画等号。

  一本《虎妈战歌》让中西教育模式孰优孰劣的话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为“虎妈式中式教育”叫好者有之,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摧残孩子个性、主张教育模式应该“西化”者也不少,还有人则从“欧美人才危机”、“中国崛起”等很宏观的角度去品头论足。不论哪一种观点,支持者都是既有华人,也有洋人。

  看到“虎妈”蔡美儿的事迹,不由地想起加拿大轰动一时的“麦克琳事件”。

  去年11月,加拿大知名的杂志《麦克琳》曾刊出文章,称加拿大大学过于“亚洲化”,女皇、西部、麦吉尔等名牌大学里充斥着“过多的亚裔学生”,并借一些受访者之口,称这些亚裔学生的家长“威逼利诱子女非进名牌大学不可”,说亚裔学生是“靠成为分数机器进入名校”,然后“放弃社会活动和交际死读书”,在学校里名列前茅。这话题不但让许多社团、名人和媒体卷入其中,连加拿大联邦部长也参与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麦克琳》指责中国学生“太用功”、“分数机器”和“放弃社交”等,许多洋人中的名流为中国学生辩护,如多伦多大学校长和约克大学教授先后公开表示,《麦克琳》的指责有“种族歧视”之嫌,亚裔家长有权选择子女教育方式,而联邦移民部长肯尼则认为,对某个族裔学生太多或太少品头论足很不合适,亚裔学生勤奋好读,所以升学更多,这是很正常的,“难道成绩好升学机会就高也有错吗”?

  不难看出,过于执着地将中西教育模式对立起来,非黑即白,舍此即彼,是既不符合事实,也并不恰当。

  说“不符合事实”,是因为中西方教育模式,本就没有如此分明的畛域。都说中式教育主张灌输,但平民教育始祖孔子就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这分明是启发式教育、快乐式教育的理论;都说西式教育主张个性、快乐,但在诸如本国历史、价值观等科目上,各国几无例外地采用“灌输”法。

  不仅如此,中西方教育模式早已互相借鉴和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国,许多家长也开始借鉴西方教育模式优点,主张启发式教学,并尊重子女个性和意愿;同样,许多西方家庭也借鉴中式教学方法,对子女基础学习抓得较紧,加拿大一些省份出现各种形式的中学“重点班”,也被认为是向东方教育模式的一种学习和借鉴。

  至于“虎妈教学模式”,或许对她的孩子有效,但不意味着对每个孩子都有效。“虎妈”的那些“铁律”,相当多一部分在很多中国家长看来也是不能接受的。“虎妈”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妈妈”,“虎妈教学模式”也远不能和“中国式教学模式”画等号。

  “虎妈”之所以在美国反响强烈,或是因为美国人虽习惯于“启发式教育”对待孩子,美国社会却也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对待异国文化,而对疑似来自一个突然崛起大国的“异端教育模式”感到本能警惕,对其得失过度敏感;而《麦克琳》的争议之所以在加拿大变得阵线混沌,则可能是因为这个“调色板国家”原本就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见称。

  □陶短房(学者)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