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军荣:为年“正名”实属多此一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3日03: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官方微博

  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将传统的年正名为“农历年”或“中华年”,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俗年,共同的精神家园。(2月2日新华网)

  中华历史上过“年”的传统约有3000年之久,现在过年就是过春节,过春节就是过年,但在专家眼中,将年称为“春节”是降格了,从专业角度看,从历史的眼光看,是有道理的,但在现实中,过年和过“春节”有区别吗?不同的只是称呼,实质上却是一样的。既然大家都清楚了过年就是过春节,何必要“正名”,何必多此一举?

  不管是过年还是过春节,大家都是很重视的。即便是在一票难求的当下,还是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看着十万摩托大军就知道家的力量,这是过年所特有的“风景”。更为重要的是,将年称为春节,大家已经习惯了,现在这段时间不是叫春运吗?还有除夕之夜央视举办的晚会就叫“春晚”。春节就是中国年,或许一改,大家反而不习惯了。称呼只是一个符号,在个性化时代,我们何必计较于一个称呼呢?

  年也好,春节也罢,其实也就是提醒你要“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迎接下一年的工作。阿尔卑斯山的山路上有句话:“慢慢走啊,欣赏!”,西谚云“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这与过“年”含义何其相似?

  在我看来,“年”不在于改名,而在保持年味。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年味已经很淡了。吃不再是过年的主角,穿也不再是过年的主角,而家人的团聚虽然也是过年的一个主题,但显然远远不够。其实年味的淡化,在于民俗的日渐式微。

  过年,需要有一种浓浓的年味,年味离不开民俗,离不开“历史”的东西,而称呼并不重要,纠缠于名称的“还原”,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少研究改名,多研究如何保持、增添年味,这才是正道。

  (王军荣)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