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社论:期待细水长流的“消费者津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6日09:38  新京报 官方微博

  据媒体报道,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由企稳回升转向持续稳定增长,扩大消费仍是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商务部将重点开展发展现代流通、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以及培育节能循环消费四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应对危机的措施向常态化扩消费政策转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适时实现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培育和扩大消费,可以刺激中国内需市场,一方面实现经济的“自循环”,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风险,并缓解国际贸易争端;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国内产业和就业市场,改善民众生活,是一举两得的事。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扩大消费的应急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必须看到,这些应急性、非常态性的消费刺激措施,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些政策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让消费者和市场难以捕捉,甚至因畏惧政策变化风险而不敢跟进。

  商务部的最新表态,提到“向常态化扩消费政策转变”。如能切实做到变“应急措施”为常态鼓励政策,变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节日大礼包”为实实在在、细水长流的“消费者津贴”,就能固本培元,从根本上提振消费者和市场的消费信心,从而达到培育消费、扩大消费的目的。

  如何完成这种政策的转变,一是尊重消费者的利益,致力于市场制度的完善,二是要从源头上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

  商务部在表态中,提到“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也注意到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和品位的上升,及对品牌、知识产权的重视,并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这显然是必要的。近年来不少产品,特别是奶粉这类应用型消费品的国外品牌占有率呈大幅度上升状态,究其原因,并不仅仅因为国外品牌广告投入大、舆论攻势强,国产品牌在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差距,对国内外消费者而言,都构成相当大的影响。

  要培育和扩大消费,树立民族品牌,打开国内产品的内需市场,就必须切实从体制上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品牌、产品和生产厂商的监督机制,恢复消费者、市场对国货和国内品牌、生产商的信心。

  市场的繁荣、活跃,从根本上来说,是民众和社会富足的体现,是民众对自己、家庭收入前景乐观,对未来生活感到有依靠、有保证的表现。只有民众收入切实提高,就业市场充分繁荣,物价指数运行平稳,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覆盖面更广、作用更大,只有变“国富民穷”为“民富国强”,老百姓才会放心大胆地将更多的钱投入消费,而非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要让国内消费市场真正繁荣,不仅需要商务部的努力,也需要更多部门、更多方面的作为和配合。

  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内需市场的“重中之重”是明眼人一望而知的,但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培育市场”、“扩大消费”这个“重中之重”,需要考虑、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却很多。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