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舒圣祥:用更多文明常识替代“冷眼常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11:06  青年时报 官方微博

  兔年伊始,“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仅开博10余天,就吸引了57万多名网民,已经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有6名被拐卖儿童被顺利解救。

  多少年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就蜷曲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被我们众所周知地猜测,又被我们视若无物地忽视。一场微博打拐行动,让这个被长期忽略的群体,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里。

  微博打拐给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之光,当更多网友参与进来,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得到代表委员、媒体舆论和慈善机构的关注和帮助,对拐卖儿童的罪犯形成震慑,对地方公安机关形成督促,打拐工作的突飞猛进非常值得期待。

  每一个乞讨儿童背后都可能存在着一条打拐线索,任由那么多儿童长期被人利用流浪街头乞讨,是文明社会的耻辱。反过来讲,凡是儿童流浪街头乞讨都能得到深入调查,并将幕后的违法罪犯绳之以法,拐卖儿童特别是将儿童致残乞讨就将失去一个主要的存在市场。

  当然,盲目乐观并不可取。事实上,打击拐卖儿童在过去已经很多次被列入公安专项行动,像扑克牌寻子等家长集体寻亲活动,更是从未间断过。这个意义上,本次微博打拐其实最多算是一种发力延续,除了参与者更多,参与的方式更具可操作性之外,也许我们不该对其实际效用保持过度的乐观。

  打拐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发自微博的这场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实效尚待验证;然而,正如有人说的,这次解救行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重申一个常识:要杜绝一切儿童乞讨,让所有乞讨儿童都回到学校,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可惜,太多时候常识都被我们的眼睛所遮蔽,我们整天所见的那些乱象,似乎反倒成了另一种常识。

  换言之,“冷眼常见”取代了“文明常识”,所谓见多不怪,再多儿童流浪街头乞讨也没什么好奇怪,反正我们已经见得太多了。某种意义上说,通往文明之路的一个基本醒悟,就是要用更多的文明常识去替代多见不怪的“冷眼常见”。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