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出现“用工荒”是大好事

  “用工荒”是好现象,说明中国产业正在转移,说明目前对民工极端不利的恶劣环境有了改变的希望,说明前两代民工无法受到教育、代际传递的贫穷有可能得到扭转。

  “用工荒”是产业转移的正常现象,目前这轮产业转移主要在中国进行,中低端制造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是大势所趋,是全球战略转移的成果,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将工厂开到家门口”。2010年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大搬迁就是象征性事件。

  东部地区与西部抢夺民工是发展怠惰的表现,在过去十几年里,东部延海地区一直在重复国外订单多了抢民工、订单少了赶民工的戏码,演得太频繁了,也该歇歇了。

  东部沿海地区虽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却未能创造出完整的内需市场,未能培育成两三代中产阶层技术工人,未能使中国的贫富差距得到扭转。这并不是沿海地区的错,却说明沿海地区与固有僵化治理模式下的“粘着性”,使中国经济走入陷阱。

  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是拉平地区差距、形成产业技术工人的最后指望,通过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各地的薪酬与福利基本持平,而后实现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一体化,推动行政等体制的大变革。

  东部沿海地区的代工经济是没有前途的,中国不能再拼血汗、拼廉价资源,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创新经济,而东部沿海地区以往的出口积累为品牌与创新打下的基础。此时,东部地区需要的是新的筚路蓝缕的勇气。

  拼人力资源的吃苦耐劳,东部拼不过中西部。

  全球市场存在区位间的优势资源,中国国内同样存在,东部与西部的秉赋不同,却同样在低端制造中谋生、抢夺民工,实在是中国经济的悲剧。希望这只是暂时现象。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东部企业、政府与科研机构开始变身。如果东部地区出现了中国本土认可的高端品牌,甚至全球认可的品牌,他们将忘记抢夺民工,而致力于更生与创新,到时候,再为东部地区的企业家鼓掌。

  “用工荒”的到来,代表东部地区这样的代工经济模式过去了,说明民工离正常的产业工人距离近了一小步,这实在是件大好事,有什么必要扼腕叹息。

  摘自叶檀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yetan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