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勇:只有教育公平能化解起跑线上的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5日07:50  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赵勇

  网上一则很热的新闻,标题叫“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

  标题很是吸引人,但细看之下,却觉得有些标题党的味道。这句话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说的,原话是:在我看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很多时候只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王副司长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教育部表示将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王定华副司长略带情绪的一句话能不能完全代表教育部的态度,这是要打个问号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如今已无从考证。但这一口号衍生的小升初择校问题愈演愈烈,却是现实。王副司长说这个口号是一种忽悠,如果单从理论上来说,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把这一口号与目前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联系起来,却又会发现太多“不得不被忽悠”的无奈———家长们何尝愿意花钱择校,又何尝愿意让补课与培训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呢?但身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尽力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事实上,现在择校何止是小升初,幼儿园升小学,甚至是上幼儿园,家长们都会拼命往好的学校挤。很明显,这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光说他们“被忽悠”,恐怕有点不厚道。

  应试教育是根从上通到底的指挥棒,在“分数仍然决定一切”的现实中,家长、孩子、学校,都不得不跟着这根指挥棒亦步亦趋。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来说,“成绩决定论”也就必然会带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资源集中效应———名校不仅关系着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往往也维系着教育部门的政绩。那些能够实现各方利益的名校,当然也就更容易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学校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老师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校,则往往容易被忽视,与名校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均衡教育资源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从打破“唯分数论”入手,从考核体系上加以引导,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分配能够趋于均衡。我想,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资源能够基本实现均衡分布,那么,所谓的择校难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果教育资源均衡化无法实现,即便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出再严厉的批评,也无济于事。

  要分数还是要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多元的人才还是要制造乒乓球一样的考试机器?这涉及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如果理念不转变到位,再多的举措,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此次教育部重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的很想知道,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是继续打补丁呢,还是从考核机制等这些根源性的病灶上动手术?

  我们总在设想这样一幅图景:有一天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能够实现资源均衡,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成绩的最主要指标,孩子们不用为升学疲于奔命,家长们不用为择校绞尽脑汁。只是,这一天的到来,会不会像“教育财政投入占GDP 4%”这个目标一样,一再爽约呢?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教育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