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专家称中国需要地区战略预警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11:47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需要地区战略预警机制

  【作者】马晓霖 博联社总裁、中东问题专家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中国在中东的商业利益已经受到冲击。

  第一,正常的经贸关系因中东国家政局剧烈变动受到影响,包括商品进出口,劳务输出,工程技术和智力服务输出。阿拉伯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过去3年,中阿经贸总额都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在阿拉伯的投资业累积数百亿美元。

  具体到利比亚和埃及两个国家,损失或损失前景也是可以预估的: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有20多家公司从事包括石油、通信和基础建设等行业在内的40多个项目,合同额达到数百亿美元。仅埃及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进驻的中国承包和投资公司就有25家。

  除这两个国家外,中国在阿尔及利亚、也门等局势高危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合作项目和商业投资。因为局势动荡或政权变更而蒙受损失,中国在中东已经不是没有先例,1990年伊拉克入侵并占领科威特导致中国企业和公民利益受损;2003年海湾战争爆发及萨达姆政权垮台,又导致中国蒙受了20多亿的劳务输出和军火出口损失,不得不以免除债务方式吞下这颗苦果。目前,中国在埃及数万侨民已经撤回,利比亚的侨民正在回撤过程中,中国在这两个国家的经贸合作,包括正常的进出口订单和工程承包都必然被迫中断或调整。

  第二,中国的能源供应特别是原油进口面临危险。中国石油消费大约在2亿吨,进口的50%以上依赖阿拉伯世界和其他中东国家,部分阿拉伯国家动荡虽然没有直接威胁到石油供应和苏伊士运河航线的畅通,但是,前景的不稳定已经造成国际油价反复振荡和飙升,增加中国进口成本,也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如果乱局持续扩大并在西亚石油主产区引发政权颠覆性变化或政局持续动荡,将给中国能源保障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将面临某种不确定性。

  更长远地看,阿拉伯风潮导致一系列政权的更替,势必形成持续的内部力量博弈和外部干涉,整个地区的力量格局、新政府内外政策都会发生变化,这种不可预测的前景也将使保持多年的中阿传统友谊和高度政治互信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冲击中国阿拉伯去年在天津达成的“全面合作、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

  面对当前阿拉伯国家的这种情势,中国有什么途径能确保自身利益免受大的损失呢?有观点认为,中国手上无牌可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不完全反映现实情况。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这样的世界强国和传统中东主要游戏伙伴相比,中国的确是个新手或者某些方面的弱者。但是,中国维护在中东利益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丰富经验和成功尝试。比如,跟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信任和传统友谊,这或许是中国最大的筹码。另外,近年来,中国在维护切身利益方面也有大胆的探索和高效的手段,比如派出舰船在阿拉伯和非洲国际水道为中国商船护航,再比如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快速用专机接回因局势动荡而处境不妙的中国公民。

  如果说,在中东地区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还有多下功夫的地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战略预警机制,及早做出有效反应,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