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擎:投反对票是一种与勇气无关的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07:38  汉网-长江日报

  “反对”作为一种权利

  □ 肖擎

  因为说过“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的话,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近几年全国“两会”上引起热议。

  申纪兰在中国人大代表群体里很特殊。一位老人,来自农村,当了几十年人大代表,这是我对申纪兰的基本印象。82岁的年纪还要每年往北京跑,行使政治职权,很不容易;平平凡凡的农民就认定一些“道理”,并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一种骄傲,我也理解,这是心理层面的感受。

  一些人对她的态度就差把“一无是处”说出口了,这样的评价不能说公道。申纪兰在“两会”上提出了修路的问题、修水利的问题,把一些问题带到了“两会”上,有的已经解决,也算得上是从实际出发,行使了职权。申纪兰之所以引起热议,主要在于她关于投票的那套“道理”。“不赞成的事,我就不投票”,“内心拥护的事才投赞成票”,内心拥护什么呢?“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也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

  从来不投反对票,申纪兰不是唯一一个。倪萍委员就是这样做的,还有很多代表委员可能这样做了,只是没说出来而已。说与不说,会影响我们对具体哪一个人的评价,就像被曝露出来的腐败官员与潜水的腐败官员,前者当然更容易成为话题,成为焦点。但不论曝露还是潜水,人们对腐败现象难道没有一个总体判断?

  国家和地方“两会”上并不是没有反对票出现,且数量在慢慢增多。但从另外层面看,我们几乎不知道,是谁因为什么投了反对票,这些反对票受到怎样的对待,是否反映在相关决策中,反对是附属于赞成的“花絮”,还是本身作为重要政治意见受到认真对待。

  你可能对,我可能错,这是一个常识,在言论表达层面如此,在民主议事程序里也是这样。政治表决中赞成、反对、弃权并举,也是因为这个简单道理。这个道理还包含一个意思,即少数人的意见未必就错,反对不一定就是攻击,就是坏事;反对的也不一定都对,但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声音,不能视若无物。

  我们现在较多地在“两会”平台理解反对票,这当然很重要。但反对票无非就是一种制衡关系,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行动的,可以是一个手势,一张纸,也可以是一个电话,一个邮件,一份报告等等,也就是说,反对票其实体现在所有权力行为与民众的关系之中,且形式多样。

  去年全国“两会”,给表决器加盖子曾引起讨论。很多人认为应该这么干,不加盖子,不利于代表委员真实地行使表决权。这说明投反对票并不容易,需要勇气。有勇气的获得赞赏,没有勇气的低调行事,生怕别人知道,高调的,如申纪兰代表、倪萍委员。鼓励有勇气的,批评没有勇气的,理所应当的权利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勇气问题。

  我想,我们还是要想想权利问题怎么就变成了勇气问题。我们的代表委员不是专职的,他们多数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不管是积极的表现、消极的表现,很正常,关键是制度需要他们怎么表现,制度能让他们怎么表现,制度是否为他们的表现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和环境。

  赞成、反对、弃权,不只是几个词语,它们显示的是民主政治运行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三者各占多少比例,不是形式的搭配。全部赞成不一定都有问题,反对、弃权多了也不一定都是好事,核心只在辩论、协商的意见能够真实地呈现,程序能够民主、规范,每一种权利都被认真对待,也不用依托勇气才能行使。

(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申纪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