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明确贫困儿童营养干预的政府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06:06  南方网

  近日,央视关于中西部地区贫困儿童严重营养不良的连续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直观的画面,观众看到孩子们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一日三餐变成了两餐,午饭土豆加咸菜,晚饭水煮白菜,一星期吃一块肉就算是“改善生活”。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刚刚发布的《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所调查的四省(区)1400多个农村小学生中,每100个就有近12个生长迟缓,身高和体重至少比城市同龄孩子晚两年。

  营养是人类体能、智能发育和维护健康的基础要素,不言而喻,一个人儿童期的营养状况将决定其未来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乃至教育和其他成就,而儿童的未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在许多城市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营养过剩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央视所播出的这些画面真让人触目惊心,它仿佛正在大声提醒,在经济高歌猛进的繁花似锦里,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中国的另一面。

  审视中西部地区贫困儿童的严重营养不良问题的成因,自然十分复杂。国家从2005年开始实施对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两免是“免杂费、免书本费”),其中“一补”就是对家庭贫困寄宿学生进行专项的生活补助,但仅限于“农村寄宿制学生中的贫困生”,而事实上,很多走读生也存在严重营养不良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撤点并校”,因为山区路途遥远,寄宿制学生数量增加很快,而生活补助资金并未同步增长,这就导致一些地方不得不降低对学生的补助标准。另一方面,在很多农村的寄宿制学校里,没有食堂,更没钱请厨师,使得学生只有自己解决就餐,改善学生营养在这里也当然只能是一句空谈。

  除去上面一些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众所周知的:说到底,“营养贫困”还是因为“收入贫困”。从大的原则上讲,只有让欠发达地区早日脱贫,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但是把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上,显然是残忍的,也缓不济急,不仅这些孩子们等不起,国家也等不起。

  央视节目播出以后,不少社会组织和慈善人士表示要开展捐助活动,这种来自社会的爱心喷涌对解决贫困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有很大助力,但其自身的局限也一目了然。带着全国视野看待这个问题,恐怕首先还是需要明确政府的责任。

  正是因为儿童的健康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非同凡响,才有了政府主导的具备强制力的“营养干预”。以往的国际经验表明,推行“营养干预”的国家,未必都是富国,其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愿意把对学生的营养干预视为一项重大的人力资本投资,决心为此立法,并舍得花钱。在过去10多年里,中国紧随这一国际趋势,发布了改善儿童营养的很多政策,也出台了包括给家庭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现状而论,也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

  据披露,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贫困农村学童的生活补助资金的投入总计只有100亿元多一点,只能覆盖中西部农村1100万寄宿生,仅占全国中西部农村寄宿生总量的40%。就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补助金的标准有无提高空间,能否扩大补助范围?须知,走读生并不表示其家庭不贫困、不存在营养不良,将其一刀切地排除在领取补助的门槛之外显然是不公平的。又有媒体报道,由于补助专项资金是以各级财政配套的方式进行筹集,于是往往到了基层,因为财政困难,难以按规定配套,结果是更多学生得不到补助,或原有补助“被打折”。对此,公众的困惑是,这些地方的财政真的困难到了连这点补助金都无钱发放的地步了吗?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回避责任的现象,是否有必要立法来进行制约?

  在补助金的使用上,直接发给学生家长和由学校或教育部门主办营养餐这两种主要方式都受到了质疑,也许不妨换一个思路:政府仅负责筹措资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则可通过招投标委托给具备公信力的社会组织,由后者主办营养餐。不必担心因此多出来的成本,如果委托得人,监管得法,费用可能远远低于被莫名其妙消耗掉的成本。

(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营养干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