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汤嘉琛:官员微博应在“摸石头”中找准定位

  汤嘉琛(北京媒体人)

  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微博控,一定能察觉到微博江湖的新气象:在这个平台上,唱主角的不再只是娱乐明星,也不再只有草根的狂欢,越来越多的公职机构和政府官员微博悄然登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仅仅在新浪微博这个平台上,已经通过实名认证的官员微博就有1300多个,代表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也多达2000余个,涵盖公安、交通、旅游、宣传、司法、计生等各个部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地方政要开通微博,更是将官员微博之风推向高潮。

  尽管有一种声音认为,官员群体触网太慢,老百姓都已经过河了,他们才开始在微博江湖里“摸石头”。但熟悉国情的人应该清楚,官员群体可能确实需要这样一段“时间差”,来慢慢打通官场和微博世界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进驻”微博,毕竟这完全有可能成为网络问政和沟通民意的优良平台。微博的参与度较高,互动性更强,这或许有利于官员们第一时间接触到鲜活民意与原汁原味的民声。此前,媒体就报道过一些官员通过微博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案例,这既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行政资源,又拉近了官员与民众的心理距离。

  不过,综观各路官员微博,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并不太多,倒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微博中充斥着官方文书的言辞,让习惯了嬉笑怒骂的网友很反感;有些微博禁止网友发表评论,切断了平等沟通的渠道;还有一些微博在热闹一阵之后,便归于沉寂……所有这些都可归因于此类微博的定位存在一定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尽快找准语言风格的定位。官员在微博上理应找到妥帖的表达方式,尽量和普通网友融入同一个话语体系。最近备受关注的浙江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微博,就因及时互动、言语平和、“没有官架子”而得到了网友的鲜花和掌声。

  当然,和语言风格相比,找准内容定位更为关键。即便身处微博这个平台,官员仍是官员,网民会习惯性地将其微博言论和公职身份联系起来。不过,强调这种隐性的压力并非是要吓跑那些敢于“试水”的官员,而是提醒他们思考,究竟哪些内容与自身角色相符,适合在微博中展示。

  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官员为了改变以往的刻板形象,故意在微博中大肆评论、转发一些轻松休闲的话题。实际上,笔者并不赞同这样的价值选择。尽管微博只是一个虚拟的平台,但身负要职的官员们理应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当花费大量时间在微博美图、心灵鸡汤、段子等话题上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或许辜负了公众期待。

  现在,已经有很多官员开始尝试微博,但愿他们尽快在“摸石头”中找准定位。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官员最好能一方面隔着电脑屏幕了解民意,另一方面多到民众身边了解民生疾苦,尤其是倾听那些不上网的人的真实诉求。

(编辑:SN00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