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席3月30日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时谈到了利比亚局势:“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话不长,但很有分量,代表了理智的声音。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一种极端手段。随着和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这种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弱。新世纪发生的两场主要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
阿富汗战争大规模打的时间并不长,塔利班政权很快被赶出权力中心,美英联军好像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但塔利班现又卷土重来,清剿塔利班势力的难度远远超出联军预期。美国人自己都承认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打得最长的战争,已经超过越南战争的时间。这场战争到底何时结束,现在还看不到尽头。
伊拉克战争打了不到两个月,美国就宣称胜利了,萨达姆最终也被送上绞刑架。但伊拉克政局依然不稳,恐怖事件不断。甚至连发动战争的理由最后也被证明是一个“误解”。
这两场战争加剧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如果到伊斯兰世界去问普通老百姓如何看待这两场战争,他们会义愤填膺,认为这是西方在欺负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不能低估,美国人自己对此也十分担心。
在最近中东地区的动荡中,失业青年、特别是失业知识青年往往是主力军。说到底,这是社会矛盾积累的结果,经济是根本原因之一。
中东地区人口增长很快。就埃及而言,在8000万左右的人口中,近70%是30岁以下的青年。失业大军中90%是青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失业率达到了18%。中东地区过去50年创造了5000万个就业机会。人们预测,今后10年需要创造一亿个就业机会,才能满足就业需求,这要求中东地区经济每年保持8%的增长率。而目前中东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达不到这个速度,所以就业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有靠稳定发展来解决。通过战争的办法,特别是外国人动用军事手段来干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越弄越糟。
利比亚的例子也很典型。利比亚对外国劳工的依赖度很大,战争迫使外国劳工撤走,经济瘫痪,基础设施又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解决面临的经济问题,已变得更加困难,其出路只能由有关各方通过对话、磋商、合作才能找到。
仔细观察,西方大国在利比亚军事打击中的表现,呈现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大国的立场虽不同,但并不存在冷战时期两大国互相角逐、挖对方墙脚、削弱对方势力的情况。二是参与军事行动的西方国家内部辩论激烈,美国尤甚。如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没完事儿,尽管奥巴马总统表示不向利比亚派出地面部队,但国内争论不休,担心的是美国再背上一个包袱。法、英等国内部反对的呼声也不少。三是中东地区对每个大国都很重要。比如中东局势动荡,致使国际油价波动,大家都希望这个地区恢复和平与稳定。
上述三个特点,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领导人呼吁利比亚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在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呼声也在上升。就连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表示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利比亚危机。
越是面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越应该倾听理智的声音、智慧的声音。这是中东形势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