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乳品行业重新洗牌的信息可以更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4日06:50  南方网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的数据,截至3月31日,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1176家乳制品企业共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

  从去年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要求现行所有乳企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以来,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整顿行动,目前似已进入尾声。近半数的企业未能通过生产许可的重新审核,尽管各地情况不一,有些地方还留有“停产整改”的尾巴,审核通过率“不到55%”的数据并不必然意味乳品行业会有近半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但整顿的严厉性还是前所未有的。

  乳品乃至整个食品领域的积弊丛生是众所周知的。如果一个行业弥漫污泥浊水,和风细雨显然无济于事,在此之前,因为太多的丑闻而让消费者丧失起码信任的乳品行业,确需这一场宛如疾风暴雨雷霆万钧的清洗。也只有经过这样严厉的清洗,才有换回行业清洁的希望。而一经重新审核,就有近半数企业无法过关,这一方面显示本次整顿对企业资质的审查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相关行业的准入门槛明显较低,于无形中升高了暴露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据业内人士披露,乳品行业的产能早已过剩,而由于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和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出现了合拍,各地的资本纷纷竞逐到这一行业之中,这本来不足深怪,但为什么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在监管者那里能够获得生产许可,其中的教训值得吸取。也只有吸取了足够的教训,本轮的整顿风暴才可能获得持续的效果。

  媒体报道,有专家为一些未通过审核的企业表示惋惜,因为这些企业并未出现质量事故,在当地也有一定知名度,只是由于产能未达到要求而已,另有消息称,“淘汰企业多为小企业”。因为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我们无法得知详情,但众所周知,以公众最关切的问题而论,食品首重安全,这里的疑问是:是否大企业就等于安全?小企业就无法避免被淘汰?如果主要以产能大小而判定企业生死,实际上越过了监管的界限,因为一个企业的产能是否能够支撑其在市场上存活,纯粹是企业和企业主自己考虑的事情。企业生产的硬软件达不到标准,必须铁腕淘汰,而企业小显然不是出局的法定的理由。监管者似乎有必要对此释疑。

  一轮契合民意期待的行业整顿风暴,怎么会引来一些专家的惋惜和企业的质疑?不能不说,这与相关信息的披露尚未十分透明有关。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给出了各地质检部门审核以及发布信息的链接,但点开这些链接就会发现,公众除了知道获得通过的企业的名称之外,企业在审核项目中的具体得分等关键信息均告阙如。这是相当令公众遗憾的,没有充分的信息公开,公众对这些企业近乎一无所知,拿什么去监督它们并和监管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如果审核信息不透明,又怎能让被淘汰的所有企业低首心服呢?

  吊销许可证的手段当然威猛,但不言而喻,没有常态化的有力监管,再严厉的整顿,其效应也会被逐渐稀释。无论是公众还是企业,都不希望每次在出了大事之后,以一次简单的重新洗牌来规范,因为这样的社会代价太大了。在本次整顿过后,如何保证重新获批的企业不重蹈覆辙、见利而忘义,是监管者需要着重思考的命题。任何以为依靠吊销许可证这块必杀令牌,就能让企业主自动输入道德血液的想法都是奢望。

  消费者对这场整顿当然是乐观其成,但坦率地说,如果效果不佳,也不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上,握有货币的人是不会为缺乏供应者而发愁的,只是留给我们的乳品企业重塑形象重整河山的机会和时间真的不多了。

(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