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谴责药家鑫师妹,更要补上“人格教育课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06:51  南方都市报

  药家鑫的开车撞人、肇事后行凶杀人,无论站在什么样的高度,都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残忍,无法原谅的“潜意识冲动”———这是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能得出的结论。可这种常识判断到了他的师妹李颖那里,竟然成了一种杀人理由?人际关系、人性温和、人格善美、道义担当等起码的成人标准都缺失了,这真的是一种严重的人格缺失。

  时下,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在教育序列中,一直就处在边缘状态。教育行为完全绕着分数和就业率转,丰厚爱心、服务于公共发展的性情,以及真善美,完全成了多余。很多大学生看起来成人了,思维和人格成长却仍然停留在童年水平。在学业上很会考试,在人生课程上却一塌糊涂。

  近日发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报告显示,75%的受访高中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或偶尔有问题,55.5%的高中生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青少年人格发展缺失,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们不妨借鉴香港的“全人教育”: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而要使人在身体、知识、智力、道德、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精神、价值操守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各项素质指标的量化进步,也要关注个体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将依次在以下八个方面得到训练:语言文化、体验拓展、体育文化、义工服务、艺术体验、环境意识、情绪健康和逆境求存。这八个课程为所有学生必修课程。学校并特别辟出星期三下午为全人教育时间。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系列报告中早就谈到过这种教育理念。

  换言之,学习者不仅要得到各种知识,更要得到高尚坦荡的人格发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慷慨的人、能屈能伸的人、发展快乐的人、堂堂正正的人,愿意让自己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力,而不仅仅是将工作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和自私自利的动物。

  特别是在各种公共事件和重大危机面前,更能释放出公共情怀、体恤意识,更能成为公众的和谐的“精神助手”,给大家带来安慰、温暖,而不是恶意炒作、挑战崇高、亵渎生命。

  美国教育家托马斯·利科纳在《人格教育》一书中指出:“有史以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双重的,一是帮助青年人开启智慧,二是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品性。”人格教育真的不能缺失了,单一的“分数崇拜”真的应该早日终结了,“人格危机感”真的应该提升到重要位置。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见缝插针,及时补上人格发展这一课,让更多孩子成为和谐的人。

  中国传统教育是很注重“全人发展”,比如中国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将修身、个人品格的凛然独立、浩然之气放在第一位。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和魅力提升,更是必要的正确的“人生方向盘”、“精神方向盘”。只不过,在浮躁声浪中,很多教育者和孩子都扔掉了这种传统根源。这是非常可惜的。

  总有人认为,现行考试制度不改变,人格发展不好落实。古人求学时也追求仕途功名,为何他们的人格发展比我们和谐很多呢?只要多留一份心,人格完全可以在应试教育夹缝中得到和谐发展。 □雷泓霈

(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