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就差那几毛钱
马红漫
海南离岛免税试点的开行,让国人的“门前消费”火了一把。4月20日是海南离岛免税店开张首日,有媒体记者以“炸开了锅”来形容游客现场抢购场面。尤其在迪奥、香奈儿、兰蔻、雅诗兰黛等化妆品专柜前,等着结账的消费者挤得满满当当。有人感慨:只不过是免税,怎么感觉像免费一样!
海南免税店的“爆棚”,是国人消费潜力释放的一个缩影。就在发改委等部门着手通过提高民众收入来提振内需的当下,海南免税店的开门红向我们发出另一个信号:以减免税费等举措让渡部分财税收益,也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条有效路径。
事实上,海南免税点商品的绝对价格并不低廉,一瓶50毫升的雅诗兰黛即时修护特润精华露标价545元,但它依旧吸引买家的眼球,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相对便宜”:在国内普通商场的专柜上,这款精华露的售价高达880元,两者相差300余元。由此可见,每位消费者心中都会在比较中自定“价值中枢”,只要商品售价让买者认为合算就有具有吸引力。其实对于这一消费心理,经济学中早有研究,并以“消费者剩余”理论来解释。只要消费者认为购买行赚取了额外收益,心里的满足感就会刺激消费。
正因此,虽然要经历长途奔袭与繁杂的手续,出境游购物与海外代购等消费方式仍然备受追捧。国内流通环节的高成本及商品质量的低信誉,将海外代购商品推向了“物美”与“价廉”的坐标点。由于国内厂商道德意识缺乏、食品安全监控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等问题食品充斥市场,消费者不得不到海外市场求购安全食品,而其价格折合人民币计算后甚至会比国内市场还便宜。以婴儿奶粉为例,同样容量的进口奶粉,澳门比内地便宜10%-20%,最高每罐便宜90元左右。
“消费者剩余”已然成为了指引消费方向的指挥棒,海南免税店正因为顺应了这一消费心理而获得了游客们的青睐。据报道,三亚免税店所售商品免除了进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免税商品价格会低于国内含税同款售价约15%至35%,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免税价格持平或更低。当然,海南免税店的经营品种更多聚焦于化妆品、首饰、箱包等奢侈品,虽然会引导部分海外消费回归国内,但毕竟商品品种与店铺规模尚处于试点阶段,难以全方位吸引国人潜在消费在此释放。不过,海南样本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国人的确具有一定消费潜力,只是国内市场对其缺乏吸引力,以至于不得不转移到海外为他国“作嫁衣”。
时至今日,内需不振、消费不足依然是经济增长的短板。对此,曾有传言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一份“涨工资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职工工资增长将翻倍。应当看到的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路途遥远,因为行政部门不可能直接给员工加工资,所以口号的意义要大于实质。海南免税店的实例表明,通过减免税费方式刺激消费的绩效或许更加立竿见影。政府部门是否能下决心让渡一定的税费收益,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以广为诟病的物流费用为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左右,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9%以上,分别高出发达国家80%和50%。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物品发往内陆省份所支付的运费比运到美国还贵。类似以物流费为代表的高企成本,再加上各种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加码后,最终都只能转嫁给消费者身上。这正是深圳市民集体去香港抢购日用品的原因所在。看起来不过就是香港一盒牙膏比内地便宜四五毛钱,但老百姓在乎的就是这几毛钱的的差距。所以说,刺激消费忙活了十几年也没真正起效,但其实差的就是这几毛钱距离而已。
减税、降低行政收费之举,将能有效降低零售商品的终端售价,并吸引海外消费大量回流。就此而言,财税让利将成为带领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引擎,长远看来,于民于国均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