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这是“全球反恐努力的转折点。”显示出这一事件不仅是美国的胜利,也是全球联手反恐的结果。
“9·11”事件之后,国际安全环境出现了新的特点,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现实。美国政府制定了以“反恐战争”为基石的外交战略,联合国各成员国协调和加强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联大通过的《全球反恐战略》表示“坚决和明确地强烈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不论其在何处发生、何人所为和何种目的”。可以说,正是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拉登等恐怖主义重要头目无处藏匿。
拉登是“9·11”的策划者和“基地”组织的精神领袖,击毙拉登有助于增强打击恐怖主义行动的信心,对“基地”组织以及其他恐怖主义组织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美国来说,拉登之死不仅可以告慰“9·11”事件中无辜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反恐军事领域的一大政绩。因为这一政绩,奥巴马已在短时间内重新赢得民众支持,使他有可能用更多的注意力去实现竞选时提出的新外交战略,逐步退出“全球反恐战争”。
然而,拉登之死虽会成为“9·11”之后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但恐怖组织不会因此自行解散。早期的“基地”组织是拉登亲手建立的,并由他直接管理和控制。但“基地”组织在拉登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去集权化”、“分散化”、“本土化”。“基地”组织中的新生代更善于使用高科技手段,也更有组织能力。而许多“基地”组织分支和其他恐怖组织也逐渐壮大,纷纷扬言要进行报复,并且调整骨干、协调行动。拉登死了,全球的反恐之路依然漫长,因为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并没有铲除。
今天的世界依然存在着经济和政治不平等,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存在着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对抗,也存在着冷战思维和对他国内政的无理指责和干涉。10亿左右的贫困人口挣扎在饥饿、疾病的死亡线上。这些社会不公正现象与民族、宗教、意识形态问题纠缠在一起,为恐怖分子所利用,成为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和土壤。
因此,打击恐怖主义必须标本兼治,国际社会必须以更大的紧迫感重视发展问题。要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减少贫困人口。要建立新的安全观,重视协商合作。要尊重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携手共建和谐世界。说到底,打击恐怖主义更需要“治本”,也就是用发展来实现普遍繁荣与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