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一舟:怎样拯救短命的中国建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2日10:34  重庆时报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钢筋,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5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建筑短命”是一个老话题。学者通常把国内建筑短命的原因,归纳为“质量说”、“规划说”、“政绩说”、“暴利说”。其实,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背后都隐喻着同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权力意志绝对主导下的结果。

  因此,拯救短命建筑的“要义”在于从源头入手——“把权力关进笼子”。只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入强有力的公共监督,城市规划短视、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政绩工程乃至豆腐渣工程等建筑短命的“痼疾”,都会不治而愈。具体说来,一是要充分考虑民生民情,让城市建设规划更符合公共利益;二是要广泛吸纳民意民智让公共建设决策更科学完美,避免决策失误造成财政浪费;三是要导入有效的公共监督,严控相关权力的腐败和资本暗箱操作。

  事实上,很多国家把公众如何参与城市规划写进法律里。美国学者提出“市民参与阶梯”理论,日本规定城市规划方案要先通过“意见听取会”、“说明会”和公开展览内容。毫无疑问,我们的城市和建筑要想像巴黎那样一百年都不过时,民意参与监督的法律制度保障不可或缺。在此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一舟(山东  职员)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建筑寿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