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培松 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
美国说中国军事“不透明”,亚洲一些国家也跟着说。“不透明”是个中性词,但却暗含中国存在秘密图谋的危险性,对于增强“中国威胁”的氛围很有帮助。其实美国的军事计划人员对中国实际的军事能力是能够准确把握的,他们深知中国无法威胁美国,因为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不仅在于技术兵器的质量数量,更在于中国缺乏战略展开的能力。而后者对于希望确立全球地位的国家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
一支军队如果处在驻扎或行军状态,它的战斗力就发挥不出来。在实际作战行动中军队首先要展开,完成作战部署后再投入战斗。战役战斗行动都是这样,国家整体军事力量的运用也是如此。美国的战略展开早已完成,它在100多个国家驻有军队,在6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基地。它的兵力部署、投送和后勤都是全球性的,无论任何地区有事,设置在世界各地的司令部都能迅速做出反应。
与美国不同,中国在国外没有驻军也没有军事基地。现在美国的陆基航空兵可以从多个方向进入中国,中国战机飞不到美国。要进入美国需要在加勒比海地区和加拿大建立基地,这是中国无法做到的。中国在技术方面的追赶会提高其能力和信心,比如,假设中国的两栖舰只正在非洲某港口撤侨,远处海平线上还停着一艘中国航母,他们心里会更踏实。但对于像美国这样重要的对手而言,如不解决兵力、资源、武器和指挥系统的展开,就不可能构成与之较量的基础。
因此,中国无法完成战略展开这个事实,更能显示中美之间真实的差距,尤其应该首先区别已经展开的威胁和缺乏展开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中国尚未作出部署,美国可以使对手没有预警的时间。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为军队更换过时装备,但改善装备并不表明中国战略展开的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要完成展开不仅取决于中国的政治意愿,还受制于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合适的历史时机。牢固的政治军事态势常常是历史演进的结果。美国通过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的干预战争,把军队部署到了全世界。未来的历史不会为中国创造这样的机会。去年中国海军十多艘军舰从宫古与冲绳之间进入国际水域,立即被以海上侵略者的形象加以舆论围攻。在美国主导下任何未被允许的展开都将难以进行。
第二,客观的需求。战略能清晰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就总体而言,中国的军事理论仍然是从前的遗产。中国大多数军人还在从事着以边防海岸要塞为依托的军事驻守。虽然全球化使中国感受到世界需要秩序,但中国民众更愿意遂美国心愿让它去巡逻。从中国军事文艺家依然在歌颂把守边关的千古豪情中,也可以看出中国还不习惯以军事眼光展望世界。
第三,需要巨大财政能力的支持。在上世纪冷战最尖锐的70年代,英国因财力不支放弃了位于南非好望角顶端大型现代化的西蒙斯敦海军基地,1991年美军也放弃了位于菲律宾苏比克湾的航母基地。可见任何国家即使大国也不能做出超出财政能力的兵力部署。美国2011财政年度的军费为6689亿美元,中国为915亿美元,以这样的经费,中国无法在全球部署军队。
第四,要有真正的盟国。这对中国来说是最为困难的一点。中国很难做到像美国一样有众多追随者,并使他们在政治价值观和安全事务上具有相近的需求。美国清楚地理解中国军事缺陷的这个关键环节,所以它的政策并不是准备打垮中国,而是阻滞其能力,使中国在军事上永远做一个孤立的大国。制造“中国威胁”就在于使中国没有盟友,如果美国的亚洲盟友对中国保持战栗,美国就基本剥夺了中国建立军事同盟的能力。疏离中国,使它缺少盟友,无法展开,美国也就安心了。▲(作者是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