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汉
19日,有匿名的粮食系统内专家反映,新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添加包括防腐剂在内的三种添加剂。该专家认为,大米使用防腐剂在工艺上并无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应该撤销。(5月20日《新京报》)
面粉增白剂刚刚寿终正寝,大米防腐剂又进入了公众的眼帘。既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新规定,只要正常使用,大米防腐剂想来应该是安全的。问题在于,面粉增白剂不也是安全的吗?直到被禁用,并没有人明确面粉增白剂本身有害,可最终还不是一样被禁用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最近一段时间,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一些专家急火火地出来“正言”:食品添加剂并不可怕,甚至还是必须的,只有滥用才是有害的。这样的解释本身自然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谁知道各种食品中的添加剂应该加多少,谁知道有没有被滥用呢?事实上,食品添加剂之所以“恶名”在身,恰恰是因为滥用、乱用添加剂的行为太过普遍。
抛开监管不足导致的滥用不说,单纯强调食品添加剂“不可怕”,事实上还忽略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安全就一定要添加吗?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避,国人才在无奈中吃了多年的面粉增白剂。今年“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面对记者表示:“有些没有必要的添加剂,都会逐步地取消。”从“安全即可添加”到“没有必要则不能添加”,无疑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转变,也更加切合老百姓的朴素心愿。
根据专家介绍,大米的主要成分是相对稳定的淀粉和蛋白质,在安全水分下,微生物变化非常小。这意味着,大米可以在常态环境下较长时间保持其原有品质,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多年下来,人们早已习惯了没有添加剂的大米,又何必在新标准中多此一举地允许添加三种添加剂呢?添加了防腐剂的大米,还能否最大限度保持其天然本色、不成为非法添加剂的觊觎之地呢?
似乎有迹象表明,大米防腐剂正在走入面粉增白剂的怪圈——因为某些非食用本身的需要而添加,最后因为安全隐患而重被禁止添加。然而,先加后禁本身就表明这种添加是不合理的,它无关食品加工的正常需要,还可能扰乱食品市场的秩序,加大监管成本。值此部分专家提出反对之时,我们由衷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审慎对待大米添加剂。不仅是大米,在所有食品加工中,都应该避免重蹈添加剂先加后禁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