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四倍:弹性退休并不必然造成就业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08:31  珠江晚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规划司副巡视员周南日前表示,要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探索弹性退休制度。(5月25日人民网)

  “国家将探索弹性退休制度”的信息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隐藏其后的社会事实是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现行退休制度是以建国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平均寿命为背景制定的,但当下的经济状况、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将发生更大变化,因此,无论是为了适应人均寿命提高,还是考虑民众的呼声,僵硬的政策不做出相应调整,恐怕就不合时宜。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探索弹性退休制不但是对民意的回应,也有诸多的益处。一是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刀切的退休政策是建立在假设所有人到一定的年龄界点完全进入老年阶段,但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强制退休虽便于管理,但没有考虑到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差异,不利于个体能力的充分发挥。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个体寿命的延长必然是人力资源使用期限相应延长,因此在初始工作年龄后延而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工作年限的缩短,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弹性退休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弊端。

  二是有助于提高个体晚年的生活水平。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众受教育时间已经延长,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推后。如果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那么个体老年收入将不足甚至出现养老困境。更何况,老龄人通常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容易陷入贫困。这也要求探索弹性退休制。

  三是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负担。较低的退休年龄与继续延长的人均寿命不仅说明了法定退休年龄的偏低,而且也必然会加剧国家对养老保险费用的负担程度,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国家财政负担。

  四是弹性退休并不必然造成就业压力。这是尤其应注意的问题。弹性退休政策具有延迟退休的效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分析,退休年龄的高低和宏观就业总量之间并不直接相关。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就业岗位、适应职业上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因为弹性退休制度特别强调弹性,是有选择性地推迟某些岗位职工的退休年龄,年轻人还是可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只是有些职位老年人可能比年轻人做得更好。

  另外,要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主要归因于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不相匹配。这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劳动力市场公共环境等措施来解决,而不是提前退休,否则,就掉进了陷阱之中。

  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厘清民众关注弹性退休的社会心理和民意情绪,对当下社会来说,是一堂必修课。

  朱四倍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