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6月1日是动车实名制实行的第一天,虽然从5月22日起旅客就需要持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但经历了这十多天的“训练期”,记者在南京火车站采访发现,不少旅客还是不能适应实名购票程序,甚至有人完全不了解实名制的实施情况,买票长队犹如春运。
动车实名制正式实施以来,可谓“铁路耗财,旅客耗神”。面对实名制实施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少旅客十分抱怨,居然怀念起非实名的好处,甚至建议应退回“非实名时代”。抱怨可以理解,但需明确的是,不能因为动车实名制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啧有烦言,失去耐心,渴望推倒重来。公共政策一旦付诸实践,就不可能朝令夕改,否则既会损害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也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与纷争,还会浪费巨大的各种成本。
应该理性地看到,任何制度初次试水,必须经过一定的磨合期,也必然遭遇不可知的“阵痛”,动车实名制自然也不例外。动车实名制的实施,犹如一张试纸,检测出了动车实名制的效果如何,也检测到了人们的感觉与冀望,更检测出了制度的效力与缺失。
动车实名制其实承担不起太多民意负荷,不能认为一推行实名制,所有的铁路问题就迎刃而解。比如,购票难就迅速消弭于无形之中。购票难,既与黄牛党兴风作浪有关,更与火车运力不足有关。应该综合盘点实名制的优与劣。动车实名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有效打击黄牛党,从现实检验看,确实起到了这一效果。当然,由于实名制需要旅客人证票“三合一”,程序的繁琐必然带来时间的增加,对此,旅客不妨多一点理解,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面对新情况,铁路部门应多听取旅客的意见,及时调整思路,进行技术升级,弥补制度缺失,强化服务意识。让动车实名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放大实施效果。像铁路上海站就在所有售票口安装二代身份证识读仪,一刷一验,即可购票,且全程都有操作提示。像这类设备不妨推而广之。再比如,有旅客反映,实名制动车车票丢失须重新购买,这很不合理,既然是实名制,应该像机票一样,“身份证明就能代表车票”,丢失实名制车票必须重新购买、而且得换证件,实在不合理。类此,当有制度设计的改进。
旅客最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针对这种担心,铁路方面应该在队伍建设和设备管理上有所作为,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对动车实名制要多点管理智慧和改进耐心,只有给乘客多一些实惠,多一些踏实,多一些便利,才能最大程度地契合公众心理预期。有蹒跚,也有坚毅,动车实名制在人们的呼吁和观望中一路走来,只有不断完善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