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付瑞生:城市化柔软柔软再柔软些

  付瑞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社科院等日前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受“生活节奏快”、“环境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在30个省会城市中,北京名列第八,远低于其它超大城市广州和上海,也排在呼和浩特、石家庄等城市之后。

  京城面上无光,但丝毫不出人意外。比起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北京自然环境、水资源压力大出许多,自然失分不少;比起呼和浩特、银川、石家庄、合肥等二三线城市,京城超快的生活节奏(38.03分,排最后一名)也让市民生活压力剧增,而银川则借助“龟步生活”(48.68分,排名第一)胜出。城市病的症状都有,并且抗病能力也比较差,北京就是一个中国城市“重病号”的典型标本。

  当然,其它“病号”也好不到哪里去。“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10日发布,对比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最幸福”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可以发现,基本上摩天楼越多越“不幸福”。“摩天指数排行”顺序相近的排行榜上,生活成本、房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同样严重,排名越高,越不宜居住。即便是追求“品质之城”的杭州,这么美好的城市连前十名也无缘挤进。

  城市越长越摩天,生活质量为何坐滑梯?如报道所说,反差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存在反差;二是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主观感受存在反差。这再次验证了所谓的“倒U现象”。发达和幸福并不一定成正比,到一个临界点,越发达,城市病越突出,越不幸福。例如,报告显示,盲目扩张带来的通胀率高,高房价、社保水平低,生活节奏快,是致使北京主观满意度偏低的关键因素。

  记得去年中秋那场“世纪最牛大堵车”,因为小雨,北京“200米的路,车走了半小时”、“下班路上堵了6个多小时”……憋了6小时无法“方便”的日子难言幸福。然而,更让人警惕的是,“憋屈”的城市病正在向中小城市蔓延。各地纷纷祭起“大规划”——655个城市计划“走向世界”,183个正在建设国际大都市。贵阳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居全国第五。广西防城港市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据说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要高。这种被学界称为“过度倾斜”的城市化,是复制一座摇晃的摩登。正如路透社的批评,“一些官员几乎没有考虑过节能或生活质量问题,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建设、建设、再建设”。

  为了浮华,不能制造不幸。我们亟须回到城市化原初的出发点,把人作为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如《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所提出的,未来城市应该以人为本“适度倾斜而平坦”。根据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确立适度倾斜的全国城乡经济社会活动和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引导人口和产业空间合理流动与均衡分布。不是“建设、建设、再建设”,而是“柔软、柔软、再柔软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