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佑标:“逢雨必涝”对城市化的拷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4日10:32  解放军报

  北京23日下午突降暴雨,网民就开始调侃“北京新八景”:“二环观海”“地铁瀑布”等等。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多个城市也都上演着相似的一幕:武汉一夜成“泽国”,杭州上演“水漫金山”,上海地铁变身“水帘洞”,南昌繁华街道可行舟……一座座鲜亮的城市瞬间化作“水城”,市民们调侃着“出门就看海”,以此化解出行不便、财产损失的诸般无奈。

  “逢雨必涝”持续经年,我们的城市到底怎么了?调查显示,一夜成“泽国”的武汉,城市排水标准仅可应对“一年一遇”。有的网民就此指出:城市积水就像积病,动辄内涝的根子不去,群众就心病难除。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热岛效应,大城市正成为暴雨袭击的中心。再加上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考验其实相当严峻。近年来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却掩盖了快速城市化滋生的一些不良倾向,使之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

  话说回来,“逢雨必涝”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普遍“阵痛”。以邻国日本为例,上世纪80年代的一场暴雨,不仅使东京2万多辆汽车受灾,还造成了80多人死亡。为此,日本人专门发明了“城市型水灾”这个名词,并采取了断然措施防范灾害再次发生:在大阪和东京修建地下河,直径10余米,长度数十公里,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排入海中。日本政府出台的《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并硬性规定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破除“逢雨必涝”的尴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抵御灾害的能力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考评指标,要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综合环境作出科学预测,进行合理的长远规划。其中的关键是各级政府官员要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加强学习,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做出科学决策,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处都痛推倒重来”的瞎折腾做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