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风:南京部分石化企业应尽快还环保欠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07:42  现代快报

  三五年太漫长,南化应尽快还环保欠账

  西风 现代快报社评

  不客气地说,在有虎踞龙蟠之誉的南京,几个石化企业实在是一团罩在市民心头的霾。尽管,这些利税大户为当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不少地方,产业经济和城市环境的确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南京的纠结也在于此:由于历史的“欠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离城区太近的南京化工工业园区,一方面在越来越苛刻的环评指标下,城市座上宾的地位与地方环保矛盾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周边百姓越来越反感利益驱动,开始对石化企业时不时造成的污染越来越难以忍受。

  总体上看,这是一种进步。科学发展观兑现到现实中,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绿色GDP的理念上升,更是平民百姓对环境生态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6月3日,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发生酸气泄漏,1里半径范围内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100倍。闻到难闻气味的当地居民纷纷投诉。在查明事故原因后,9日,环保部门依法暂停南化11个新项目的环保审批;23日,副市长罗群、陆冰同时约谈南化负责人,要求企业须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清理干净,方得批准新上项目。对此,南化负责人承诺:将用3—5年“清欠”。

  表面上看,所有这些程序性的发生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旨。尤其是南化方面的表态,一改以往傲慢,显得有自我承担、勇于纠错的社会责任。但是,群众的眼睛这次擦得比以往更亮。对南化掷地有声的承诺,大多数城市居民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认为,南化这个大单位“污染频发”,贻害已经很多年了。光光约谈一下,企业做个空口承诺,实在是太轻飘了。何况,还要用3-5年才能清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这样一个长期以牺牲环境为发展代价的企业,已经成为整座城市的巨大隐患。我们希望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迅速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我们不仅十分理解市民的不满,而且基本赞同市民们要求“迅速见效”的愿望。对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权益的化工污染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耐性等上三五年。对于南化这样一个“长期违法超标排污”“环评未验收就运行生产”“十一五未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我行我素的污染大户,仅仅依靠一两个行政首长约谈、暂停一些新项目审批,恐怕不足以制止长期养成的、无视环保法律法规的惯性。至于三五年后找谁去理论“欠账”清偿如何,更让市民们不敢轻信。

  把南化这样的大型国企称之为“共和国长子”,是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尊敬。这不仅是冲着这些大型国企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历史上曾经为艰难的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寄望于他们引领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在新时期,他们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如何以科学发展的姿态,为高速奔跑的中国经济列车做火车头。

  在南京,像南化这样为地方立过汗马功劳的央企,过去每年为地方上缴了数以亿计的税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今天,他们同样承担着为地方经济转型做领头羊的表率重任。

  但是,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利税贡献大户渐渐滋长了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功臣意识,养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大脾气。南化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不服管”的架势,与他们居功自傲的心理有一定关联。

  所谓“历史欠账”,也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曾经的局限性。如今,地方政府决心清欠这笔“历史欠账”,化工单位也承诺采取9项具体措施,整改到位。可以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弦已被他们绷紧。下一步,是如何克服利益驱动,抓治污清欠的投入了。

  虽然说污染成因非短时形成,治理亦非一日之功,还清历史欠账需要时间,但毕竟不能耽搁太久。人命关天,在百姓们眼中,3-5年过于漫长,他们要的是尽早尽快还上环保的欠账。说服他们,不仅需要南化拿出详尽的治污方案和时间表,像三峡集团公司那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还需要地方政府雷厉风行的督查行动和环保部门权威的环评报告。

  人民,是所有国企的衣食父母。———央企红利理当用于造福民生改善环境,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安全感而不是相反。如果说大手大脚喝天价酒是“阔少”的张狂,那么,在环境问题上“养痈遗患”而不自愧,则是不折不扣的不肖子孙了。

  南化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南京市政府已经驳面子下狠心了。这很不容易,我们为之喝彩。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作为大型国企的南化讲责任、有担当、快行动。南京的水土养育了企业,企业再也不能在解决污染排放的问题上,继续漫不经心,贻害一方。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