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风:南京用微博提升政务公开引人注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30日08:06  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社评

  在倾听民声诉求、回应民意关切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南京市近期大动作不断,亮点颇多。

  4月1日,新任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出席区县“十二五”发展座谈会,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民全盘托出施政思路。在谈到南京人十分挂念的大树保护问题时,杨卫泽毫不避讳:“首先,老百姓的期盼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做到为民服务。第二,我们所有的工作和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保护老祖宗留下的古都文化和山水城林是我们发展的前提、基础和责任。第三,我们的工作和环境是建立在老天爷的自然环境基础上的,这是老天爷的恩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应当优化而非破坏。”

  就是在这次会上,杨卫泽表态,“南京的媒体很多,以后重要的会议向媒体开放,接受监督,(请市民)多提宝贵意见”。

  把城市的每一个市民不仅当作行政对象,更当作城市的主人,当作城市管理者的问政对象、咨政高参,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观念、制度的开放:政务的公开,决策的开放,问责的透明,尤其是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公开回应。那么,南京市是不是如承诺的那样,今后会进一步提高政情发布的密度,政务公开的厚度呢?

  应该说,它正在努力,并且有了良好的开端。

  6月上中旬,南京空气质量受到严重污染。在18日,杨卫泽批评有的地方官员对污染企业“太客气”,“对污染企业的客气,就是对城市的不负责任。”他强调,要把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清理出去,并就此对与会官员撂下狠话:“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勉为其难坐在领导岗位上了。”23日,南京市两位副市长约谈地方利税大户同时也是污染大户的南化公司负责人,暂停这个央企10几个新项目审批。南化污染问题经年累月已成重灾区,百姓关注度相当高,南京市的这番举动无疑大快人心,但显然,背后的决策决心常人难以体会。

  按照以往习惯,这种政企之间的“碰撞”不会公开见诸媒体。但这次,南京各大媒体都做了详尽的报道。南京市政府对民众关切的污染问题,用公开化的方式予以直接回应。这说明政务开放度显著提高,事实同样证明,回应得越彻底,越干脆,表明政府治污的决心越大,公信力就越强。

  6月23日,在《南京市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上,杨卫泽对参加会议的400余名公务人员提出:“我们的工作,不能让群众满意、认可,就是没有意义、没有效果的工作。”会议提出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八个全覆盖”。会后,杨卫泽接受了快报等媒体的采访,并就一些热点问题一一回应。杨卫泽坦率承认“南京的城乡收入差距全省最大”,坦率地把负面家底向公众做了交待。这种不隐瞒、不诿过的执政胸怀,让广大市民相信,他所说的“宁愿少上一个项目,也要把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表达的是决策者的信心和决心。一句“差距最大”,不但没有影响城市的形象,相反,凸显了民生至上的先进理念。

  昨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各类的政务信息和涉及市民生活的公共信息,特别是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求在事件发生后做到尽快或是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如果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自然灾害等事件,要尽量做到一小时之内发布。并要求少讲官话、雷语,多倾听民意。

  这个规定的出台再度将政务公开推向了开放度更高、要求更高的公共平台。据《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在新浪微博等平台上进行实名认证的全国政务机构微博有1708个,但多数“不会说话”。南京市要求“政务微博”不但要“会说话”,而且要第一时间向民众说话,显示主政者真正把网络问政渠道单一、互动低效当做亟需解决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以切实提高政务公开化透明化的水平。这种将自己置于“靶心”的承诺,没有执政的自信和开明是难以想象的。

  公开化透明化好说但不好做;倾听民意回应热点在一些干部眼中也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是群众需要它,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它。南京市的做法值得推崇,同时,希望这抹亮色能够成为一种常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