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短房(旅居加拿大华人)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随着利比亚局势的演变,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也愈益受到国内外瞩目。
6月初,中国官方两次公开承认,中国外交人员与利比亚班加西“全国过渡委员会”代表进行了接触与对话,并承认中方派员访问了班加西。6月22日,中方公开接待了班加西“全国过渡委员会”高级访问团,外长杨洁篪接见了来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马哈茂德·吉卜利勒。许多国际传媒和观察家评论认为,中方在利比亚内乱尘埃落定之前,就公开与反政府一方接触、对话,主动发挥影响力,是对传统“不干涉”和“只与合法政府打交道”外交习惯风格的重大突破。
事实上,与其说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外交所展现出的是一种新风格、新面貌,毋宁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传统外交路线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演进。
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一向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但这种原则的坚持,是以这种“外国”内政不影响中国本国战略利益,不影响中国公民、企业在当地正当权益和安全为前提的。如果相应国家的内乱、内战影响到上述中国关键利益,中方在历史上也常常主动介入,并发挥影响力。比如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中国就曾主动介入越南摆脱法国殖民统治以及朝鲜半岛问题。
事实证明,作为一个大国,不可避免地存在境外利益,即便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也势必要关注相关国家的局势,并与冲突各方保持密切接触,同时发挥自身影响力,促成事态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演变。更何况,地缘政治中,大国肩负着维护影响区域稳定、安全和繁荣的责任,所受的寄望远比中小国家更重大,“主动作为”也是包括相关国家冲突方在内,各国、各方所期待的。
以往中国国力有限,海外利益也有限。影响力也好,海外公私权益也罢,更多集中在周边地区,加上中国是近代外交领域的新兵,对于大国影响力、国际责任、国家战略利益维护等“国际外交语言”,客观上也有个适应、熟悉的过程。因此,在国际事务上往往给人以“不主动”、“不干涉”、“只和正统政府打交道”的印象,且事发地离中国本土越远,这种印象也便越鲜明、越强烈。但如今中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国,战略利益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即以利比亚而论,冲突之初,中国便不得不紧急撤侨数万,人虽然平安,但中国国营、民营企业在当地的投资、项目和贸易利益,却仍受此次冲突的严重冲击和影响。
不仅如此,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利比亚冲突双方也希望中国从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力。在中方与“全国过渡委员会”接触公开化后,不仅班加西当局表示欢迎,并“感谢中国政府对全体利比亚人民的支持”,的黎波里当局也继续与中方保持外交接触和对话。
随着中国国力的继续上升,和海外权益的进一步增多,类似的“积极主动”也会越来越平常。一言以蔽之,中国外交风格中“不干涉”的仅仅是内政,并不意味着放弃大国责任,放弃对中国海外正当利益的保护,国力越强、大国角色越重、海外权益越多,“积极主动”的范围也就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和利比亚冲突双方公开接触,但中国的主要作为依然把握在“保护本国在利权益”和“促成双方对话和政治解决”两大方面,并没有“打一派拉一派”。也就是说,尽管在履行大国责任,维护自身利益,但中国实际上也并未逾越“不干涉内政”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