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海建:莫让生命成为实名举报的最后线索

  □邓海建(江苏媒体人)

  7月16日晚,广东茂名留遗书维权公务员朱国瑜被3名年轻人砍伤,其手臂、后背共有4处刀口,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今年1月,朱国瑜因其母反强拆被打死而在网上写遗书,称愿以死为母申冤,遂开始在网上公布茂名官场贪腐线索。有人称其为“腐败曝光者”。(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07版)

  遗书维权,本是法治社会的丑闻,却越来越有一语成谶的意味。要不是朱国瑜善于借助网络发声,小小举报何以演绎成公共事件?要不是公共事件中挟裹着汹涌的民意,相关部门又何以“迅即做出批示”并“依规作了处理”?……太多的偶然,令公民维权之路命途多舛。当朱国瑜将茂名官场之怪现状抽丝剥茧呈现在公众眼皮底下的时候,这种悲怆终于坐实在相关“幕后人”的打击报复里。

  朱国瑜的境遇像一面镜子,清晰尖刻地映照出实名举报的风险。实名举报是法定权利,遗憾的是,殊为难得的实名举报不仅没得到应有的保护与奖赏,反倒被推到丛林法则下的第一线。当朱国瑜在网络上公布贪腐线索的时候,当地反腐部门又在做什么?

  有人说,哪里的举报者遭受打击报复惨烈,哪里的腐败就越严重;这话其实还可以推一层,哪里的举报者遭受打击报复惨烈,哪里的权力监督也就越是阙如——而权力一旦脱离了制衡的轨道,衍生出的弊病就不仅仅是贪腐问题。我们自然要反思一个问题:反腐机制不仅有、且很丰富,为什么在面对如此高调的举报线索时偏偏“脱敏”了?

  反腐领域的一些怪现象,早已累积起一桩桩“醒世恒言”:比如山东省平度市普通农妇张秀芳,因记录贪官笔记,去年就曾名噪一时,而今更因立“贪官碑”遭到村主任的殴打再度名声鹊起;再如这些年公共事件里的贪腐案件,不是“花边反腐”、就是“误打误撞”,周久耕的香烟、韩峰的日记……光怪陆离的细节里,连公开骂骂贪官都动辄得咎,举报、实名举报之威更难以彰显。

  我们常说,反腐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公民的事。但这话有个最基本的前提:公权当履行好卫士之职,不让反腐反成烈士。就此而言,朱国瑜之伤,是甩在法治反腐脸上的一记耳光——疼并嚣张着。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