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贵峰:拿什么挽回高铁上座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2日10:10  青年时报

  铁路部门要想“挽回高铁上座率”,在采取切实行动消除旅客的安全顾虑之外,根据旅客的消费能力,重新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高铁票价标准,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

  据《东方早报》1日报道,京沪高铁开通满月,记者采访发现,相较开通初期“座票售罄现象”,现在则“每趟都有大量余票”,二等座、一等座都出现超过70%的剩票,商务座则基本都是空凳子。

  “失掉了安全,就失掉了高铁的可信度”(温家宝语)。因此,在7·23动车追尾事故之后,京沪高铁面临信任危机、上座率迅速下降,应该说是一个正常现象。

  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追问“究竟拿什么挽回高铁上座率”,实际上也就是在追问“究竟拿什么挽回公众对高铁安全的信心”?显然,在7·23事故原因被彻底查明,以及相应的事故教训被铁路部门真正吸取和纠正之前,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很难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诚如温总理此前指出的,“中国高铁的可信度不在口头上,应在实践中”。这实际上也就是说,挽回公众对于高铁的信心,并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更不是仅靠几句“道歉”、“辟谣”、“宣誓”便能得到的,而只能通过铁路部门切切实实、锱铢积累的安全行动来实现。

  当然,“安全”之外,我们也要看到,高铁上座率之所以低迷,出现“二等座、一等座超70%的剩票,商务座则基本都是空凳子”的景象,高铁票价高昂、性价比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一个鲜活的反证是,虽然“G”字头车票大量剩余,但上海开往北京夕发朝至的“独苗”T110次列车票却依旧抢手——“列车上座率已经逼近春运,车厢内站满旅客。”

  因此,铁路部门要想“挽回高铁上座率”,在采取切实行动消除旅客的安全顾虑之外,根据旅客的消费能力,重新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高铁票价标准,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要保证做到这一点,单靠航空公司的外部竞争,却不改革目前政企不分、高度垄断的铁路管理体制,显然并不现实。很难想象,一个既是政府又是企业、习惯于权力而不是市场逻辑的部门,如何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具有真正的市场理性,并产生放下“铁老大”身段来招徕、取悦消费者的内在压力和动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