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时报社评:从美国天灾中审视我们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9日08:03  环球时报

  “艾琳”飓风给纽约地区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严重损失。美国无疑是全世界防灾减灾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但面对大飓风同样招架不住。从日本地震到美国飓风都告诉我们,天灾的威胁很可能永远伴随人类,提高对付天灾的胜算是各国政府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中国过去常喊“与天斗”,但实际的“斗天”能力远在美日之下。而拉中国分的,硬件薄弱大于软件的差距。中国在最近几次赈灾中组织能力及重建速度等方面的表现,甚至强于美日。但中国建筑物的质量、城市的整体防灾设计,以及老百姓个人的防灾装备和能力,都有很多“不及格”的角落。我们的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还称不上是“安全的”。

  最近几年中国舆论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对“人祸”的抨击上,这种严厉的舆论批判有助于在现有条件下,将防灾减灾水平尽可能往上拔。但在有些时候,我们所说的“人祸”中包含了“人的能力”之不足,这种“能力”既包括技术工具,也包括将它们用于增加安全的经验。

  客观而言,中国的社会组织方式,对充分发挥个人自由的设计从一开始就重视不够,朝着这个方向的改革和调整确有必要,而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临时任务”。但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安全”,主要是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真实展开,他们不能说与“体制”毫无关系,但中国的社会组织方式不是这些“不安全”的放大过程,从大型国家级天灾的救助过程看,中国的“体制”在很多时候是压制了灾害的破坏能量,而不是相反。

  中国在经历从贫穷到小康的快速过渡,“压缩的现代化”带来巨大好处,也制造了种种问题。这些好处和问题的复杂缠绕很难摘清分细,只留下好的去除坏的。但快速发展的正分大大高于负分,这个道理或许不需要证明。一段时间以来,常有人把这个复杂体中的问题当成“体制的衍生物”来批判,似乎换一种体制,中国社会可以迅速扫除大量危险,瞬间变成“更加安全的”国家。

  从食品安全到动车事故,都不同程度有人的过失甚至渎职、犯罪参与,但它们都非简单的“人祸”,与现阶段工业化水平相对应的社会管理能力,决定了中国全社会有许多漏洞和死角,把它们都一一织补上,继续工业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根针。

  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不是唯一、但却是其中之一的问题所在,我们需要批判和改革。当工具不力时,人的智慧和清醒往往可以弥补很多不足,实现同硬件水平上安全的最大化。因此舆论批判在道义的方向上没有错,它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在很多领域都相当明显。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必须也只能两条腿走路,我们不可能一只脚蹦着走向未来。

  “艾琳”飓风冲刷了美国东部,它同时也在冲刷我们的眼界和理性,给我们带来警醒和启迪。我们大概都会在心里问一句:如果同样级别的飓风发生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损失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只问自己一次,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这样的自我拷问越多越好。▲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