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饶毅“战书”是在普及学术研究常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1日07:19  新京报

  饶毅向院士“下战书”,只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基本常识,即学术不能等级化,学术研究是不应该有级别的。学术头衔的利益化,会阻碍学术的平等竞争。

  宣布从此不再参选院士的饶毅或许又将创造一次“第一”。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月30日上午,由于落选院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在科学网博客中发出“挑战”,提出和院士良性竞赛,“在10年以后,看看有多少中国的院士超过饶毅在中国的科学工作。”

  饶毅的这一做法被一些舆论解读为向院士“下战书”。其实,在健康的学术环境中,学者之间就应该进行平等的竞争。不管是申请课题、项目,还是对学术能力的评价,都不能以其学术头衔、资历作为标准,而应该以做出一流的学术研究为标准。在美国大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照样要给本科学生上课,而申请学术基金,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是天然的学术基金获得者,谁有能力做,就给谁做,这是基本的学术原则。

  可是,依照目前的院士评审制度,一名学者一旦当选院士,他不但拥有最高的学术荣誉,而且,会随之而来各种利益,其中,最大的利益是,从此高居学术的“最高峰”———担任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出席各种学术评审会,是说一不二的学术权威。另外,还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大学的校长、科研机构的负责人,这就是目前的“官出院士,院士出官”。

  应该看到,这些年来当选的院士,有不少是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也取得了很多优秀成绩。但这种学术头衔的利益化,让院士评审已经不再是纯学术的考量,而成为论资排辈、你争我夺的利益游戏,而且还阻碍了学术的平等竞争,为青年学者的脱颖而出制造了巨大障碍。

  饶毅的做法,只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基本常识,即学术不能等级化,学术研究是不应该有级别的,更不应该有所谓的“最高级”。由于院士头衔所附加的巨大利益,近年来,一些当选院士者,在当选之后,就和行政权联手,掌控学术资源的配置权,以院士头衔到处赶场子,拥有无数兼职,纵有两院发文要求院士自律,但院士的学术道德屡受舆论质疑。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院士涉嫌学术不端事件就有多起。

  但很显然,一个饶毅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些院士甚至可能对饶毅的做法,嗤之以鼻,在体制的保障下,照样谋求自己的利益。即使未来有些人没有做出多大的研究成果,他们同样是院士,因为我国院士没有退出机制。

  我国要形成健康的学术发展环境,必须改革院士评审制度,最重要的是,要剥离院士头衔所附加的各种利益。饶毅在博文中称,要把院士“重新称为‘学部委员’”,以笔者的理解,这不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而是要淡化院士的光环。在国外学术界,院士实际上就是某一协会的会员,入选这一协会,表明对其学术成就的认同,但没有与之挂钩的各种利益。只有把院士变为纯学术的头衔,对青年学者开展研究才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而不是带头败坏学术风气。

  □熊丙奇(学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