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千帆:假古董风波,亟待故宫副院长“证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11:35  大洋网 微博

  作者:李千帆

  扯虎皮拉大旗,已经成为骗子们招摇过市的惯用伎俩,事实也证明,此招屡试不爽,造就了许多“短命枭雄”。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就属其一,媒体报道,几年来他利用同一套领导班子,成立了十几家公司,利用账面的繁荣假象,从银行骗走贷款6亿多。一审被认定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目前此案二审正在进行中。

  事发之后,公众更津津乐道的是其除了富豪身份之外“古玩收藏家”的雅号。此前,他托人自制的“金缕玉衣”被包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专家鉴定价值24亿

  24亿元,绝对是古董估价的天价数字。去年,乾隆皇帝的一个长颈葫芦瓶被拍卖到港币两亿五千万,在当时创下了古董拍卖市场的世界纪录。现在看来,这件“金缕玉衣”如果进行拍卖,乾隆爷的葫芦瓶可就无地自处了。照这样的估价方式,古董市场上的赝品足可以打个“翻身仗”,让自己身价以高于CPI指数千百倍的速度扶摇直上。

  对普通人而言,文物鉴定都是“阳春白雪”,高雅得令人觉得不可攀。但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古玩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家“串通”,就可能诞下许多不靠谱的鉴定结论,阳春白雪也变得万般下作。

  从媒体的调查和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首先,所谓的专家鉴定,原来是可以走过场的。杨伯达曾承认当时就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但是按照惯例,鉴定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须要“上手”;其次,利用个人权威,绑架集体意见。当年参与鉴定的专家杨富绪说的很明白,当时“评估组里有名人(史树青、杨伯达)”,其他成员“当然要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就这样当事者估价之后便无人反驳结为定论;再次,金钱蒙蔽双眼,物欲决定见识。杨富绪在接受采访时倒是很爽快,他说行内参加鉴定都会有报酬的,但那次是“最高的”,杨副院长带领专家们创收也是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报酬给的越高,吹水的功夫就下的越足。

  看来,文物鉴定就像故宫那高耸的墙,墙内的专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杀手锏为“潜规则”。按照循规蹈矩的说法,文物鉴定是专家们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还可以说是辨别真伪,断定年代,说明质地,标定名称,评定价值。可见这是一项科学性很强,主观性极小的工作,需要遵循“具体、细致、严密、求实”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按照鉴定主体的性质,文物鉴定有公立鉴定和民间鉴定两大类。公立鉴定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主管的组织机构的鉴定行为。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地方省级鉴定站、经批准设立的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文物商店、公立的博物馆等公益机构的鉴定。以故宫原副院长杨伯达为主要负责人的鉴定组无疑具有鲜明的“公立色彩”。现在看来,在“密不透风”的文物鉴定行业围墙之内,各个环节都是他们的人,公众的眼睛容易被专家们的表演所迷惑,结果就是创造的一个个“放卫星”似的鉴定记录。如果不是如此,杨伯达副院长为何迟迟不出来对公众的质疑“证伪”?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