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正确看待这一段既波澜壮阔,又风云变幻的历史,正确认识其胜利的深远影响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继而学习和继承革命先驱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拼搏、奋勇向前,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是摆在人文社科特别是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用贴近大众的电视连续剧的方式再现这段伟大的革命,无疑是一个十分恰当的选择。
(一)
2008年,我们开始策划推出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以下简称《辛》剧),得到了中宣部和天津市领导同志的鼓励与支持。编剧王朝柱同志已近古稀,为写好剧本,先后查阅了几百本图书资料,还赴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香港、澳门采风并体验生活,沿着孙中山先生当年的足迹去体验、去思考、去构思。两百多个有名有姓的近代人物悉数登场,庞杂、繁复的历史事件逐一展现。他认真踏实、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投入的激情都使我深深感动,特别是他对重大题材的驾驭和把握能力更令人钦佩。
剧本完成后,为了剧本得以完美的艺术呈现,我们组建了阵容强大的剧组,邀请著名导演唐国强任总导演,李伟、姜瑞林导演;邀请著名演员马少骅、马晓伟、张秋歌、姚居德、王思懿、萧蔷等担纲主演。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剧组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甚至连一个细节也不放过。美术部门光是采景照片就拍了近万张,制作了场景设计图上千张;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服装全部定做,花纹图案都是手绣,就连衣服上的一颗纽扣都要严格查找资料,力求真实;剧中出现的所有枪炮和洋车,都是根据历史老照片重新制作;化妆部门将所有剧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原型照片都贴在墙上,认真比对,设计、制作相关的头套和饰品等。全体剧组的同志们不辞劳苦、兢兢业业,行程六万余里,分别在天津、北京、香港、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湖北等20余个省市地区选景拍摄,并远赴越南、印尼历史事发地拍摄。正是经过编、导、演、服、化、道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使这部具有史诗品质的历史正剧得以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为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献上了一份厚礼。
(二)
《辛》剧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展示辛亥革命全过程的史诗性作品。剧作生动形象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热情讴歌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行者的崇高品格,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伟大历史意义,堪称一部回眸历史、教育人民、鼓舞斗志的形象教科书。纵观全片,至少留给我们这样一些有益启示。
一是推翻了维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二是促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在人们心目中,“金口玉言”、“乾纲独断”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去想以前不敢想的问题、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反过来看,普通老百姓这些“草民”、“贱民”心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争取自己的权益。思想解放,促进了各种进步思潮的传播。陈独秀创办了《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开始了新文化运动,唤起了中国的广大民众。
三是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打开了新的视野。朱德、董必武、吴玉章等还曾是同盟会会员,他们经过辛亥革命洗礼后,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提高了民族民主觉悟和革命决心;又从它遭受的沉重挫折中接受教训,思考它的不足,开始新的探索。
四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孙中山先生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对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无疑发生了重大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留下了以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为主要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秋瑾等为代表的革命家群体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造福中华同胞,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幸福,矢志不渝、顽强奋斗。他们为革命成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富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为人民幸福,“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先驱们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献身革命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当然,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旧军阀袁世凯所窃取,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究其根源,一是缺乏一个正确的革命纲领。只推翻清朝政府和专制制度,而未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不能不说是当时革命党人一个重大而根本的缺陷。二是缺少一个坚强有力、领导革命的政党。由于对革命纲领认识的局限,由于参加革命的动机不同,由于对党的建设的忽视,从同盟会到国民党,一直内部分歧重重,时而以骂街相向。对此,我们在剧中有比较充分的展示。三是缺乏可靠的革命力量和忠诚的革命武装。《辛》剧发展脉络给我们展示出,革命党人的革命武装大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样的武装不仅不能成为革命的有力支撑,有时甚至会断送革命。没有自己的军队,也不建设自己的军队,或者说,仅仅依靠出钱、去雇佣别人的军队,是孙中山一生革命而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四是没有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辛》剧中,虽然革命党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革命宣传,但却没有深入到最底层的民众中去。剧中表现革命党人在华侨中、在留学生中宣传革命的镜头很多,而革命党人却没有走进工矿厂房、田间地头、渔村码头,没有把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晚年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遗嘱中曾检讨了“唤起民众”之不足。所有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留给历史的沉痛教训,当然也是先贤浴血奋斗、艰辛探索留给后代的珍贵思想遗产。
(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李大钊写下了《庶民的胜利》,号召走俄国人的路。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此而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是由于毛泽东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今天,我们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要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胜利,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知古鉴今,我们才能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仅此而言,《辛》剧的价值不仅是一次全景式的历史呈现,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反思。首先是引导人们铭记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鼓舞人民在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其次是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认识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革命、发展、振兴之路,是多么的艰难。从而教育和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再次是要学习和发扬革命先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和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妥善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把这部电视剧作品推上荧屏、献给广大观众,既是对辛亥革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伟大革命先驱们的深切缅怀,也寄托着我们对伟大祖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借用电视剧结尾时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终会成功”,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终会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辛亥革命》总策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