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妍:政府采购为何青睐空壳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10:51  橙网-重庆时报 微博

  本报评论员 李妍   

  海口一家无软件企业资质证书、无缴纳社保资金记录、无缴纳营业税记录、无办公地点、无联系方式的“五无”公司,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接受采访时称屡次中标为商业机密,当记者质疑时表示“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10月10日《京华时报》)

  虽然对政府采购的丑闻并不陌生,但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的竟是一家“五无公司”,且事后接受采访时,该地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还“出人意料”地将这种违背常理的中标称为“商业机密”,在架不住记者质疑后,甚至表示要监控记者。这种面对公共监督的权力蛮横让人一时产生错觉:在公共采购领域,究竟是该付出采购资金源的纳税人监督公帑的使用,还是该由使用纳税资金的政府行政管理人监控纳税者?

  在过往被曝光的一些政府采购事件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往往被称为政府采购的“潜规则”。但事实上,这类“买IPOD当U盘”的采购故事,其实也不过只是政府采购的“冰山一角”。有记者调查就显示,在政府采购中,采购方、专家、代理机构、公关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财政系统为纽带的利益衍生体。在这个利益衍生体中,采购方能通过公关公司完成“贿赂”,并能根据自身意愿而非公平竞争的结果选择供应方,最终致使法定招投标程序沦为走过场。

  在这种语境下,“有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自然成为某些地方政府采购的潜规则乃至明规则。诚如一些参与过政府采购的供应商所说,“高价”采购只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中的冰山一角。“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的“明规则”,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至于隐匿在采购链条中的血亲关系,更成为一种病毒,侵蚀着采购招标乃至公示等各个程序。这样的规则之下,政府采购领域屡爆丑闻,便不足为奇。

  政府采购的丑闻还不止于利用采购程序漏洞,完成灰色利益链条。更在于这些明目张胆地采购黑幕背后,监督之形同虚设,已经到了让采购者闻监管却能称之为“商业机密”的地步。这一点,从海口政府采购回应质疑时表示“要监控记者”,便可见一斑。尽管针对政府采购,前有《政府采购法》,后有《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从表面看来,整个采购链条也是“审批关”、“招投标关”、“公告关”环环相扣,但这些关口却将真正应该介入的公共监督撇开,采购、监管自成一家,最终致使显规则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变成了“潜规则”,采购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采购腐败横生。

  政府采购的资金本来自于全体纳税人,这样的情境下,公共财政的供应者——纳税人就该介入监管体系,通过一种合法途径进入政府采购链条,从而促使政府采购这种公共行政消费行为置于阳光之下,确保所有采购流程的公正和透明,杜绝采购腐败,并最终影响到采购决策。这不仅事关供应商的采购公平,更关乎由纳税人供给的公帑花费的必要与合理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