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印斌:绿领巾是对孩子心智的粗暴扼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9日07:39  中国青年报 微博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有两种佩饰,一种是红领巾,还有一种是绿领巾。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自然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而那些据说是调皮、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则佩戴绿领巾,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少家长对此很不理解,认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学校则解释说,此举是一种教育探索,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并非歧视。(《华商报》10月18日)

  红领巾的意义早已成为一种集体性认知,无需一一开列。西安这所小学之所以如此“独出心裁”,并非是缺乏这种认知。正如学校负责人自己所言,是在进行一种“教育探索”,主旨是要激励小学生上进。不过,遗憾的是,对于这样的“教育探索”,小学生以及小学生的家长并不领情。道理很简单,此举隐含的歧视意味实在太浓,更像一种“刺激”而非“激励”。

  小学生初入校门,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慢一些、差一些,甚至可能有小学生还表现出一些抵制行为,这些都很正常。正因为有这许多复杂性,才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有教无类,用心去点燃孩子们的热情和智慧。很多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人们习以为常的所谓“好学生”、“差学生”区分,其实并不合适,更不能以此作为学校、老师区别对待学生的依据。

  一条红领巾带给学生的可能是集体的荣誉、归属感,平等的价值;而一条绿领巾带给学生的,则很可能是屈辱、疏离、被排斥,乃至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事实上,这种“不一样”并不仅仅是颜色上的不同,而是意味着一个集体对于某些个体的带有惩罚性的疏远,甚至就是一种放逐。不要以为小孩子很难分辨这些细微的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涉及自尊心的问题上,小学生一样有着真切的感知。

  绿领巾的堂皇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下基础教育的偏颇。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考量,惟成绩是问,考试成绩好自然就是好学生,理当佩戴红领巾;反应慢一些、成绩一般的孩子往往就被打入另册,戴上绿领巾。教育过程的简化、干瘪,使得育人的宗旨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一个个无限丰富、充满多种发展可能性的生命个体,则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被抑制、被规范化,甚至被扼杀。

  其实,给小学生戴绿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并非始作俑者,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探索”。从媒体报道可知,最早是上海的小学这样搞,但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早已叫停。可见,在一些教育工作者那里,小学生并非独立的权利主体,不过是可以随意揉捏的玩偶罢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