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蒋理:年薪制或可消除教授收入不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08:11  东方早报

  蒋理

  教授收入不均,已是个老问题了。近年来,问题并没得到改观,反有越演越烈之势。笔者所见,高校教师收入不均的根源,在于目前高校中广泛采用的“工资+津贴”薪酬制度。

  这一薪酬制度将教授变为“学术民工”。目前不少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考核不通过,就对岗位津贴打折。而考核依据是考核期限中的论文、专利、经费与课题,换言之,教授们必须拿论文、专利、课题、经费这些“工分”去兑现工资。

  由于高校的严重行政化,一些行政领导、学术负责人,可以方便地用自己手中的行政权,指派青年教师、学生干活,并泰然享有论文、专利的第一作者署名权,同时,年轻的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课题组负责人考核。往往出现干活最辛苦的教师,待遇却很低,领导、负责人却拿大头的情况。

  而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配置的不均,也直接造成大学内部收入不均,不同学院、学科的教授,由于掌握资源的不同,存在极大待遇差别。青年教师则在最底层。

  这种薪酬模式不变,国家再怎么增加教育投入,也不可能让教师安心教育与学术。从发达国家大学经验看,解决办法是“年薪制”。以美国为例,教授年薪一旦确定,纵使获得千万课题,也不能从中提成,如果学校给其9个月薪水,其余3个月薪水可在课题经费中支付,但总额不得超过确定的年薪额。这种制度让教师所有收入透明阳光,也保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和学术自主权,避免教师受绩效考核而急功近利。

  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建议在我国大学推行教师年薪制,教育部也曾提出一些高校可试点年薪制,但却难以实现,有关机构的解释是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还有大学试点年薪制,却对未完成考核任务的教师给“打折”年薪。实质上这还是原有方式,真正的年薪制,是承诺给教师一年多少收入,无论考核如何都兑现,来年年薪根据今年考核而定。在国外大学,考核结果一般只决定年薪涨幅,如考核不好,来年年薪可能不会涨,但基本不会降。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与研发经费的增加,当前已具备实行年薪制的条件。难以推行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目前这种薪酬制度,便于学校行政更好地管理教师,更快地提高论文数、经费数、成果数,服务于部门政绩。二是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阻力,现行薪酬制度对拥有各种行政资源、学术资源的教授十分有利,这些人又恰恰掌握教育与学术话语权,是当前改革的主导力量。

  因此,转变薪酬模式,实质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即打破学术行政管理与评价体系,推行学术自治。在国外大学,年薪制是和终身教授制度、学术共同体评价一体的。我国高校要突破教师管理的困境,有必要借鉴国外大学的管理模式。

  (作者系教育研究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