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妍:教授贫富不均投射价值认同单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10:15  橙网-重庆时报 微博

  本报评论员 李妍

  中国青年报日前在全国多所大学调查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社会学者早就说过,幸福是相对的。要找到现代国人的幸福密码,看看如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或许能找出些端倪。就拿前段时间最火热的相亲节目来说,节目越露骨地谈财富金钱、拜金女,收视率就越高。这其实已经不是节目或者拜金女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文化已经孕育出了这么一条物质拜金的产业链,节目不过只是在迎合这种胃口与需求。

  换位在“大学教授富开宝马穷骑飞鸽”的现象上,所谓教授贫富不均,其实正是这种崇尚财富金钱,对社会价值认同太过单一的社会文化缩影——哪个专业能最大化地创造物质财富,它就最受追捧,专业教授就能拿到科研项目、入股公司、开授讲座,一手专业一手金钱——“知识就是金钱”,大概不过如此。当然,在社会分工、专业细分之下,不同社会工种带来的社会财富、文化价值各有不同,各个行业人员、不同专业教授的薪酬所得也为此不同,因此出现财富差距,本也无可辩驳。可是看看那些最容易获取财富的专业,不是金融经济,就是理工生科,一些基础学科以及无法市场化、不受社会重视的专业领域,却成了收入最低的职业。整个社会对专业财富价值、专业价值认同的单一化,最终导致了这种大学教授的贫富分化现象。

  在这方面,国外教育早有反思。由于社会对金钱财富的无尚崇拜,选择经济金融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研习公共服务的毕业生越来越少。学生对自我价值能力的认同,越来越局限于收入及赚钱能力。直到金融风暴来临,类似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才开始认识到,商学院这种金钱至上的教育,不仅导致了学生价值观的单一,也成为华尔街贪婪祸事的罪魁祸首。哈佛大学商学院为此有学生倡议,运用自己所学,让世界变得更好,创造一个全球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繁荣。

  这也许才是专业的真正价值。如果说专业的价值需要用金钱来衡量,那么这种单一的价值观,能否承载一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专业领域?譬如公共服务学科,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底层人群,通过创办社会企业帮助那些需要脱困的人群;再比如,在冷僻的基础专业学科领域中,寻找一些上层专业的基石;更不要说,对一些生冷学科抱持着纯粹学术热爱的人,他们不计回报的钻研与热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些都是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的行为,也理应得到社会多元价值认同。 

  不能责怪市场化的潮流下,教授因专业不同导致的贫富差距,因为这种单一的价值量化,本身就是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的缩影。也许,学界真正应该反思的,不是教授贫富悬殊的尴尬,而应从这种尴尬中找到大学教授的职业认同出路,说白了,也是高校改革的出路。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终极价值理应是教学,而不是开公司搞演讲,因此,我们对教师价值的认同,是不是也该朝教学质量的价值判定方向好好想想了。至少,在教学这个领域,也理应通过价值量化,让真正优秀的专业教师得到一种文化认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