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昌海:“甲骨文达人”给川大出了一道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7日09:38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四川考生黄蛉因在高考中用甲骨文写作文被称为“甲骨文达人”,黄蛉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读两年后破格转入川大本部学习,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专门负责培养。11月4日,何崝称其浮夸靠不住,不愿意再教,已向学校提交辞呈。目前,学校对此事未回应(11月5日《成都晚报》)。

  真的是很有戏剧性。就在昨天,《成都晚报》在对黄蛉进入川大本部深造的报道中,锦城学院领导对他的评价还是一个“成绩优异、考核合格”的好学生。但是刚刚过了一天,同样是《成都晚报》的报道,在专门负责培养黄蛉的何崝教授嘴里,却变成了“有些浮夸靠不住”、“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可谓德才均欠佳。

  一个是自己特招的偏才怪才,一个是专门为培养这个人才而返聘的教授,现在是力挺学生,还是支持教授,川大显然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

  对于黄蛉的甲骨文水平,我们从当年的一篇报道中可以看出端倪。据2009年6月26日《上海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与黄蛉进行了面谈之后,称黄蛉的水平“能达到一个爱好者的程度”。虽然刘钊教授对黄蛉充满了期许,但总的说来,黄蛉不过是“在高二开始学习后不长的时间里,背下很多甲骨文字形,知道很多形体的意义”而已,“确实没到被复旦破格招生的水平”。

  显然,黄蛉当年的甲骨文水平并不高,他的成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关注而产生的某种轰动效应。而据川大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毛主任说,黄蛉之所以被锦城学院录取,是因为“川大准备特招三本线不到的黄蛉又不能破格”,所以“先让黄蛉在川大锦城学院学习两年,若合格,便转到川大深造”。可见,以黄蛉当年的甲骨文功底,同样达不到直接被川大破格招生的水平。

  应该说,川大下大力气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特殊专长和潜质的偏才、怪才,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但对于黄蛉这个个例而言,显然一些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专门负责培养黄蛉的教授和校方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让我们看到这里面还有不为人知的内情。川大方面应该迅速作出回应,因为这不仅关系到黄蛉一个人的得失,更关系到众人瞩目的教育公平。

  □刘昌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