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单仁平:“脏话风”为何在中国越刮越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08:22  环球时报 微博

  单仁平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日前发微博,宣称自己被南方一家周刊电话约访时,连骂了三句带“妈”的脏话。他的态度在微博上激起巨大反响,这种轰动还很快冲上传统大众媒体。目前大多数媒体评论都对孔庆东持批评态度,但各互联网站的调查却显示,同情和支持孔庆东者占了大多数。

  由于孔庆东在微博中指责约访他的周刊是“汉奸刊物”,使得争论超出了“动粗口”本身,混杂了大量价值观的“站队意识”。中国社会现在经常是这样:事情本身就蹊跷,事情的背后及其牵动的各种情绪就更加复杂。

  单就动粗口本身,无疑是错误的,发生在一个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身上,尤其应被指责。但中国社会的态度却明显“分裂”,如果说有一半以上的人分不清这个基本的是非,大概不是真的。

  造成复杂的原因或许是,第一,当前互联网、特别是微博上骂人成风,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秀脏话”,似乎话越脏,越能表达立场的鲜明和坚定。“脏话风”甚至走出了微博,在动车“7·23”事故之后,一家有名的报纸甚至把带“妈”的脏话放到了文章大标题上。孔庆东事件是中国文风败坏的其中一例。

  第二,近年来中国媒体和知识界在价值观上的分裂越来越严重,导致了理性争论逐渐被相互攻讦所取代。这种攻击越来越情绪化,口号化,标签化。一个人的公众形象标识往往不在于他的学识深不深,研究扎实不扎实,而在于他的立场是什么以及站在哪一边。

  不仅孔庆东,包括与他的立场完全对立的网络及社会名人,他们之所以敢于并乐于在互联网上动粗口,甚至把粗话印到报纸的标题上,就是因为会有相当多的人在听到看到他们的发言时,把他们表达的立场看得高于一切。他们说的话是否真实、客观是第二位的。至于他们是用文明语言还是用脏话表达的观点,就更不重要了。

  不能不说,这是中国社会的悲哀。“动粗口光荣”反映出,我们是多么容易为了立场和利益这些最终将时过境迁的东西,而伤害我们这个民族文明中那些永恒的东西。当利益和价值观都多元化的时候,恪守一些共同的东西将越来越难。

  “动粗口光荣”还是社会矛盾与观念冲突尖锐化的征兆,它预示着无序化在蔓延。没道理可讲时,就“只能骂了”。社会上骂人的声音越高,讲道理就越发无用和可笑。有人指出,骂人还是一种“专制”欲望的公开表达:只允许我的立场存在,不同意我的下场只能是挨骂。

  让我们所有人都从尽量宽的背景来反思孔庆东事件吧,也让我们所有人都从“自扫门前雪”做起,拒绝在互联网上骂人。社会的多元是值得鼓励的,但驾驭这种多元,不让它摧毁我们的基本团结,更将决定我们进步的质量。

  孔庆东骂人是错误的,这个结论大概一百年也翻不了案。我们希望,围绕他错误的复杂争论,也能和这种错误行为一起从中国社会消失。▲(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