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作为售假后的民事赔偿,赔多少,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索赔额高,至多是个维权过度问题,绝不可动辄就诉诸刑事追究。
12月1日,成都职业打假人刘江涉嫌敲诈勒索一案在重庆万州区法院开庭审理。刘江被控以举报电视台播发虚假广告为由,敲诈勒索全国300余家电视台,诈骗金额共计242万元。庭审吸引全国各地大批职业打假人前往旁听。
刘江案让人联想起前几年北京的黄静案。黄静买到华硕的问题笔记本,抓住华硕将测试板当正式主板安装到产品中的硬伤,索赔数千万元,结果被指涉嫌敲诈勒索罪,但最后实际上还是以维权过度的性质处理了,黄静被无罪释放。刘江虽针对的是电视台,但制假销售的经营者和发布虚假广告的电视台,实际上对消费者成立共同侵权,消费者可依法向他们任何一家索赔,也可要求他们两家连带赔偿。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威胁,索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刘江行为是否成立敲诈勒索罪,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他是否使用了威胁的手段,二是他取得钱财是否有法律依据。任何一个要件不成立,都不能成立该罪。
先看第一个因素,我认为司法机关的认定没问题。虽然刘江的辩护人辩称,刘江索要赔偿款都是“各电视台在受到相关处罚后才与被告联系”的,但这些电视台对本地有关部门“雨过地皮湿”的那种象征性处罚是不太在意的,刘江声称若不给赔偿款将向上级有关部门直到向中央投诉,这才真正对他们有威慑力,符合“威胁”的含义。
再看第二个因素,按消保法,消费者买假有权获双倍赔偿。这正是职业打假人王海们能够靠打假为生的法律依据。打假索赔时,一般将保全证据、购买有关商品及往来各地差旅费的索赔款,算成打假成本,只有另外的相当商品价款一倍的赔偿款才是打假利润。
刘江的打假也不例外。刘江派人到各地,收集虚假广告视频,刻制光盘,购买有关商品,其开销不是小数目,加上另外的商品价款一倍的赔偿款,这些费用的总和,向有关电视台主张,都合法有据,绝不能算作敲诈勒索的赃款数额,若电视台认为虚假广告对刘江构成心理伤害,再愿补偿点精神损失费,也未尝不可。如此考虑,向300多家电视台索要了242万元的赔偿,不算什么大数目。而且,这242万元到底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实在难以认定。
我认为,作为售假后的民事赔偿,赔多少,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索赔额高,至多是个维权过度问题,绝不可动辄就诉诸刑事追究,黄静案应是个范例。
职业打假商业化虽不可取,刘江的做法也有欠妥之处,但在目前假货充斥于市,监管乏力的情况下,不把重拳砸在制假售假者以及虚假广告的制作发布者上,而是砸在打假人身上,恐怕如此办案的社会效果也不会好。
□刘昌松(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