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言平:“私奔体”蹿红与娜拉的出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5:05  橙网-重庆时报 微博

  私奔,是美丽爱情故事中泛滥的桥段。在那些个婚姻封建、思想禁锢的年代,义无反顾的私奔故事让民众完成了爱情和自由的启蒙。而就在近些天,微博上“私奔”之风乍起,“私奔体”在喧嚣的尘世中引发了广泛的热捧。

  事情的缘起,是知名投资人王功权15日发表“私奔之歌”,随后在16日的深夜写下微博:“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5月17日人民网)

  这种“痴情傲金,荣华若土,笑揖红尘舞长空”的高调私奔,引发了“私奔体”的蹿红。那些“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人们,对于王功权放弃身家为爱私奔表示艳羡;注重家庭伦理、婚姻道德的人则批判其悖逆伦理法治;甚至有人猜测,这只不过是又一场为吸引眼球的微博营销罢了……

  无论是为爱私奔也好,微博营销也罢,只是如此被泛滥演绎的桥段,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泛起如此巨大的舆论波澜,以至于引发“私奔体”走红的文化现象?其背后隐藏的恐怕不只是好奇和新鲜,而是某种社会文化心理的折射。

  私奔,即为爱出逃、为自由出走。而这次“私奔体”风行网络,恍若时空倒流,回到了五四前夕,一众知识分子对易卜生《玩偶之家》(又译《傀儡家庭》)中“娜拉出走”讨论的历史重演。当年,鲁迅冷漠地认为娜拉们出走后的结果无非两个:要么堕落,要么回来。相对于鲁迅的冷漠和倨傲,胡适则认为娜拉这是“健全的个人主义”,是对自由人格的追求。正如娜拉毅然走出城堡、逃出家门的那声庄严宣告:“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对个体尊严、信仰和爱情的追求,这才是娜拉精神的精髓所在。如今民众“求私奔”,无疑是想逃离那种逼仄和被禁锢的生活困境,激起对自由的渴望和热爱。

  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无论是身处怎样的婚姻和家庭,怎样的时代和社会。而这种天性并不是城堡和高墙所能够禁锢,对此,那句震耳发聩的历史先声、巴德里克·亨利所说的“无自由,毋宁死”做了最精辟的诠释。今天,由王功权高调私奔引发的“私奔体”热潮,民众的心理恐怕和娜拉出走时的心情恐怕是一样的。人们在物质基础的打拼中,走进了生活的囚笼。求私奔、想出走,为的就是寻找囚笼之外的自由和洒脱。

  世界上本不该有颠扑不破的“硬道理”,且任何力量都不应物质基础为借口,让民众放弃心灵的选择和精神的信仰。精神的荒芜、爱情的逼仄、信仰的迷失、尊严的堕落……生活在这样的城堡中,或许每个人都会产生娜拉的冲动。王功权引爆“私奔体”,无疑是让民众的这种心情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对于王功权的私奔,无论是为爱的名义还是炒作的私心,都存在着道德和法律的纠结。只是,由此诞生“私奔体”,其醉翁之意恐怕要比私奔事件本身更值得解读。幻想着冲出城堡和高墙,放逐爱情、追求自由,恐怕正是这场舆论喧嚣背后的现实隐喻。

  “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为了这个美梦,我们付出着代价……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行文至此处,想起那首熟悉的歌谣郑钧的《私奔》。或许,反思辉煌和绚烂的代价之后,每个人都将渴望私奔到那自由之地,寻找幸福和信仰。拒绝傀儡的生活,主张个体的自由,在逼仄的生活空间里,“私奔体”让不少压抑的心灵短暂地找到了久违的精神冲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