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练洪洋:“拚爹”泛化,社会也要反思

  本文刊于2011年1月5日《广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练洪洋

  2010年刚过,一些时政刊物盘点过去一年“未完待续”新闻时,了犹未了的“李刚门”成为首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版“李刚门”仍在酵发,地方版“李刚”又频频现身:

  元旦晚,杭州一快客遭到一辆车牌号码为浙G×××66的奔驰跑车拦截,车主砸碎快客玻璃并与司机争吵后拿走车钥匙,声称“我爸是局长”;新年期间,北京海淀区一家百货公司门口,一男子因停车与保安争执,大打出手,并大喊“我家是国家安全局的”。

  稍早前,河北邯郸市一辆汽车撞倒一部摩托车,车主下车后脚踢受伤的摩托车主,并大骂警察“李桂洪是我叔……”;浙江永嘉县,两车相撞,一辆车的车主纠集多人围殴警员,并称“我叔叔是金国友……”

  看来,会传染的不仅是感冒病菌,霸道、张狂也会相互感染,这几位打人者连叫嚣的台词也和“我爸是李刚”有着惊人的相似!个体事件,或者有偶然性,不足为论,而普遍现象背后,必然潜伏着某种集体意识。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叔叔是金国友”、“我家是国家安全局的”,从“父贵子荣”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意示着某些人的特权意识已从直系亲属间的代际传递,开始向旁系亲属的边缘传递,公权滥用已经严重泛化。特权意识、公权滥用的泛化,剑直指公权本身。“李刚门”再次燃点了公众对公权信马由缰、傲慢无度,甚至轻狂、痞化进行口诛笔伐的高涨热情,在天涯等著名网站发布2010年度网络事件评选中,“我爸是李刚”事件以绝对优势领衔中国网事。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总会下意识地寻找“趋利避害”的办法,这是人的本能使然,并不出奇。让人扼腕的是,某些人遭遇交通事故之后,其本能反应不是报警,交由司法部门公断,而是在第一时间寻找“官亲”,恫吓、威慑对方,“拚爹游戏”玩不转就“拚叔”、“拚家人”……说明寻求公权庇护早就内化为多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

  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具体当事人或者某类社会现象进行呵责、鞭挞是容易的,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扪心自问是痛苦的,因为自己也未必经得起叩问。假如你爸是“李刚”,你叔是“金国友”,你也是在权杖下长大的“官二代”,假如你也不慎制造了一宗交通事故,你敢拍着胸口保证不会在情急之下说出“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吗?或者只做不说,暗中找爹?君不见,双方都在不停地打电话找人,成为时下交通事故现场最为常见的一幕,说明托人找关系仍然是许多人化解危机的第一选择。

  事实上,正如鸡与蛋谁先有的难题一样,公权滥用与寻求公权庇护意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说存在是意识暗生的前提,那么意识便是存在发展的基础,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催化,关系盘根错节。客观说一句,如果没有深刻的社会意识提供舞台,公权滥用恐怕也不至于泛滥若此。一如腐败,说起来人人痛恨,得而诛之,而一旦大权在握,照样腐而不止。因此,单纯指责某一方,而对另一方视而不见,是不公允的,亦于事无补。

  “李刚”频现昭示了公权的野性,也折射出世态人情,同时也照见治理之路——把公权赶进笼子,让阳光照进公权领域,同时伸张法治,拔正人心,濯清世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