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论
从今年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这是去年12月初财政部下发相关通知作出的要求。有意思的是,无论专家还是网友,大多对相关政策并不乐观,甚至持激烈反对态度。有网友就说了:“要贪的不管是公务卡还是现金,一样能贪,没啥区别。”还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制度可能形同虚设。
严格来讲,这些说法在理解上存在误区。问题就在于,许多人直接把推行公务卡等同于反腐败,因此难免对相关政策感到失望。实际上,公务卡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反腐败,而是为了与电子化财务接轨,进而提高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就公务卡特点而言,其最大便利就是减少了现金环节。以差旅费报销为例,以前报销人先要预借现金,然后再拿发票回单位报销,现在报销人直接刷卡消费,单位再根据相关票据直接还款。这样不仅减少了现金风险,也省去许多手续上的麻烦。就此而论,推广公务卡自是不无好处。
正因为减少了现金环节,公务卡客观上也有利于提高财务透明度,进而起到一定的预防腐败之效。传统公务消费因为现金结算,所以很容易出现虚开报销发票等问题,甚至一些单位还会千方百计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使用公务卡之后,这种可能性确实会相应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推行公务卡就可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所以说,不必把这一政策当作反腐利器,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问题是,不仅有些舆论片面地把推行公务卡视作一种反腐手段,相关制度试行之初,财政部门对此也曾寄予过高期待。2007年8月,财政部有关方面负责人称:“推行公务卡制度,无论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还是对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推进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么说并无不妥,但难免给人强烈暗示,使得人们将公务卡制度与反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目前情况看,当初的制度设想不免过于乐观了。
客观而言,推行公务卡的好处,首先是减少了政府开支现金环节,其次是规范政府财务制度,最后才是有利于预防腐败。只有这么去理解和看待公务卡制度,才不会盲目乐观,或者一棍子打死。要知道,反腐败是一项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任何寄望于单一政策的想法都只能是一厢情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