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轩
广州机关幼儿园接受天价财政补贴的事,双方都很“顽强”:媒体从2004年开始,已经连续关注此事8年,特别是在2009年广州市公开市本级职能部门预算之后,年年都盯着。另一方财政部门也很“顽强”,基本调门就是机关幼儿园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拿财政补贴天经地义,这次也是。
回溯到2009年,市财政局首次公布114个本级职能部门花钱的“账本”时,有人发现:9家机关幼儿园获得财政补贴6001.32万元。当时市财政局的回应也是:第一,这属于财政核补的事业单位;第二,这6000万元包含了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车辆经费等,并不能简单用6000万除以学生人数,得出“每个幼儿一年要用掉2万元”的结论。
三年了,补贴从6000万涨到1亿多元,理由还是“事业单位”的标准答案。政府财政就是纳税人的钱,本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机关幼儿园主要接受公务员子女,并不是向公众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等于拿纳税人的钱去让少数人享受福利。而且,这不仅是不公平的问题,机关幼儿园像政府部门食品“特供”一样,割裂了群众与政府官员起码的生活共识。
社会上,普通家庭都有上幼儿园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政府投入不足。据广东省政协委员吴翰、吴潭伟调查,广东省享受财政预算全额和差额拨款的幼儿园约410所,不到总数的4%。广州整个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才有3.05亿元,而10所机关幼儿园却有1.05亿元,相当于全市的三分之一。不过,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表示:两者不是在一个盘子里——1.05亿元是财政口出的,3.05亿元是教育口出的。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是说机关幼儿园不纳入教育预算,而是纳入相应政府部门的预算。公务员提供公共服务,由财政供养理所应当;公务员子女凭什么也由财政供养?
早在几年前,广州市财政局长张杰明就称: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现在仍由财政供养,不过是延续过去的做法”。上世纪末企业改革时,为提高国企的效率,大量剥离了工厂的幼儿园、小学、医院、影院等,取消了工人的很多福利,但为什么机关幼儿园神奇地活了下来,并且还能享受天价的财政预算?
务虚地说,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滞后;其实,还是改革路径决定权的掌握者,不愿意触动自己的利益。正像清华大学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所指出的:中国改革面临转型陷阱,要警惕“摸石头上瘾,不想过河”。如果不愿意改革,不愿意对切身利益改革,那么“历史遗留问题”永远会遗留下去。
技术上分析,机关幼儿园补贴,不仅涉及事业单位改革,还涉及预算改革。财政局的辩解,并非全无道理:天价补贴里还包含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车辆经费等等。人员、车辆经费什么的,还是间接补贴给“机关的孩子”,当然不能剔除;但离退人员经费,应纳入社保预算列支,否则公众看到的预算,还是不能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用途。万幸的是,预算改革还没进入“转型陷阱”阶段,否则对机关幼儿园的补贴,不在“财政口”,直接打在教育预算里,那才叫“飞入黄花都不见”。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