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博
春运总是年度的热门话题,而今年的春运由于增加了网络订票和实名制两大元素,舆情的关注度更大。围绕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的拥堵,订票者有牢骚;面对上网订票的新做法,不熟悉操作的农民工有怨言;而那些排了好几个通宵最终没买到票的人,更是将一腔怒火发泄到了网络实名订票这一新事物上。
春运回家难,年年如此。那么,今年的春运回家难,其“罪魁祸首”是不是网络和实名制呢?近些天,舆论似乎报道了太多的有关于此的负面新闻。的确,铁路部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措施还有待于大大改进,网站的容量、网速的提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原始的窗口售票,网络订票毕竟朝着公平这一方向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每年春运的购票难,其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背景,那就是铁路运能的严重供不应求。曾有报道称,在温州的外来务工者有300万人左右,而春运期间温州铁路的运送能力在30万人次左右,供几乎只是需的十分之一。从流向看,云贵川方向由于路网问题,春运期间的运能显得特别紧张。而据铁路部门的估计,元月16日至20日这段时间可能是走的人最多、运能最紧张的时刻。如此客流集中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似乎很难在短期内有个彻底解决之道。
春运买票难显然是个系统工程,与我们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将板子打在铁路部门一家身上,显然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在春运供求严重不平衡的大势下,指望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的推行能解决春运买票难的问题,显然是一种奢望。那么,推行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到底为的是什么?笔者以为,更大的是体现公平性,以最大程度地杜绝久治不愈的“黄牛”乱相。实名制和网络订票虽然不可能完全消灭“黄牛”贩卖车票的现象,但已使这一盛行了很多年的乱相得到根本上的扭转。实名制使车票加价转让变得相当困难,而网络订票使购票者在一个公平公开的环境下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让票贩子没有生存空间。已经有媒体报道称,95%的票贩子退出了这一领域,许多“黄牛”已经吃了散伙饭,云云,至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实名制和网络订票带来的变化。
也许有人会说,网络和电话订票太拥堵,成功概率太低。这话说得没错。网络设备有很多方面亟待提高,但千军万马挤上去,即使是高速公路也会挤爆。而且,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那些急着买票的人,自己电话打不通,会让5个人、10个人一起打;自己网络上不去,会让周边的朋友一同不停地刷网。如此这般,更加剧了网络拥堵和瘫痪的可能性,使稀缺资源变得更为稀缺。
也许有人会说,网络订票的优先使窗口售票更加困难,这不利于外来务工者买票。不错,网络订票刚刚起步,许多人不熟悉,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操作上却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相对于在冷风飕飕下排队几个通宵,坐在电脑前刷网所受的罪可能还相对少点。网络已经触及每个人的生活,“触网”将是每个人也包括外来务工者的必须。相信通过很少时间的培训,即使对于文化背景较低的人来说,网络订票也将是人人能操作的简单易行的事情。
总之,在春运一票难求的大背景下,将买票难归罪于网络实名制购票显然是找错了对象。当前,在曝出网络订票种种问题的态势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大方向,让实名制和网络、电话订票的方式、途径、服务举措等方面更加完善,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并辅之以一定的网下服务手段,让这一新事物在理解和宽容中发展得越来越好。(作者系本报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