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志权:非理性消费宠得黄牛汹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4日03:40  京华时报 微博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志权

  三里屯前汹涌的黄牛如同一面镜子,映出了我们自身理念的缺陷。不成熟的消费者,宠坏了黄牛,也宠坏了名牌。

  1月13日,许多消费者热盼的iPhone4S并未能顺利在中国市场登陆,在短暂销售后,苹果公司宣称,由于需求超乎想像,为确保顾客和员工的安全,新款暂时不在北京和上海的零售店进行销售。背景是,北京三里屯苹果店太多的人通宵排队,引发现场失控。

  黄牛扎堆引发利益冲突是苹果三里屯事件的主要原因。春运火车票的实名遏制了黄牛的财路,但没有阻止他们在另外的市场掀起风浪。新的调查更是具体而微地还原出一个有预谋有组织的黄牛运作路线图:黄牛提前四天广招托儿,三里屯苹果店所聚集的排队者最高达到两三千人,其中黄牛“雇佣军”的比例达到惊人的90%以上。因此,苹果宣称的“需求超乎想像”可谓另有潜台词:他们既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低估了中国黄牛的力量。

  作为一种市场现象,黄牛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他们如水注凹,寻找着市场中的可乘之机。在历史上源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而近年来,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在奢侈品领域“尝鲜第一,无视价格”的消费新趋势。黄牛之所以有恃无恐,以百元一晚的代价广招排队下线,以至于过于扎堆导致“崩盘”,在于他们比苹果更熟悉中国的国情,熟悉中国的消费者。

  因此,问题的本质其实无关黄牛。三里屯前汹涌的黄牛如同一面镜子,映出了我们自身理念的缺陷。不成熟的消费者,宠坏了黄牛,也宠坏了名牌。中国一些消费者已经习惯了非理性消费。从2009年至今,ZARA、范思哲、路易威登、巴宝莉、阿玛尼、香奈儿、迪奥等在中国屡曝质量丑闻,但都不能阻挡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决心,即便在经济不十分景气的2011年,国际奢侈品的中国市场也频现排队抢购、提价、脱销等诸多新闻。甚至在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商店,排队购买的也多是黄皮肤的中国人。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之前就有过大学生自愿被包养换苹果、卖肾换苹果的新闻。

  中国的文化不乏优良传承,但也有从众、要面子、追求地位身份等级等积弊。在当代全球化的消费语境下,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提升,集中地体现在对名牌的非理性追逐中。光鲜的外表之下其实是自信心的薄弱与精神的空虚。

  市场的买卖行为是自由的,不涉及到欺诈或垄断的黄牛行为也没有规则去约束它。三里屯汹涌的黄牛,刺到了我们曾经赖以自豪的文化的痛处,连同道德问题一起,为我们新的历史时期加紧民族文化和价值观重建敲响了警钟。

  相关报道见今日14、15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